【記者羅智華雲林報導】每年於農曆六月七日起在雲林縣口湖鄉、四湖鄉舉行的民俗活動「口湖牽水車藏文化祭」,傳承至今已有一百七十七年歷史。去年因疫情停辦,今年則由金湖萬善爺廟恢復舉辦,七月五日登場。總幹事邱韞隆表示,為防疫考量,今年雖然會依循傳統科儀舉行祭典儀式,但為避免人潮群聚,不對外開放民眾參與放水燈儀式。
廟方表示,「牽水車藏文化祭」是規模最大的水難祭典。源於清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農曆六月初六發生的滂沱大雨,史料記載,當時狂風加上暴雨,讓口湖、四湖沿海的數千位民眾不幸罹難,為緬懷因水患往生的先民,後人就以牽水狀、放水燈、挑飯擔等祭祀傳達悼念,是台灣保存最完善的地方特殊文化。
邱韞隆表示,牽水車藏是雲林沿海地區的獨特習俗,是用來超度水難亡魂的儀式,以往由蚶仔寮萬善祠及下寮仔萬善爺廟、金湖萬善爺廟等三間廟同時舉辦,今年因疫情關係,只有金湖萬善爺廟舉行。水車藏文化祭於二○○八年由雲林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 二○一○年獲得行政院指定成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