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政府要以綠能達到淨零碳排,太陽能堪稱重大能源推動方針,但受到疫情升高、材料飆漲、梅雨季搗亂及開發案場審查程序時間太久等因素干擾,今年經濟部能源局設定太陽能3GW(10億瓦)的裝置目標,截至5月底止,新增裝置量僅達627MW(百萬瓦)。業者估計,今年上半年恐怕連1GW的門檻都過不了,遑論全年要達到3GW,這也暴露台灣要用綠能來彌補電力不足,根本只是紙上談兵。
按此進展,政府擘畫的淨零碳排藍圖將面臨嚴峻考驗,今年太陽能裝置目標,恐怕會成為自2019年來,連續4年跳票,無法達標。
經濟部21日預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其中包括新增要求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物,在考慮到受光條件與可免除認定標準後,須設置太陽光電設備。
太陽能模組廠、系統開發商對台灣太陽能產業看似大家搶著要、併網量卻遠遠落後設定目標,也徒呼負負,因為還有太多的行政程序干擾,讓他們明明眼看著眼前的大餅,卻吃不到 。
太陽能業分析,政府鼓勵農魚電共生,希望透過一地兩用模式,解決太陽能開發案場用地取得不易的困擾。但這部分要通過農委會審核程序,又要整合農漁及太陽光電的人。業者甚至認為,只要太陽能開發一牽涉到必須由農委會審查,案子就不可能快,業者不禁感嘆農委會才是台灣綠能開發進最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