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如何「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 (五)

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2022.06.26
2505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發願往生,要親自向佛、菩薩稟報告白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們討論了,要「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除了之前所談的「生命永續」的根本思想建設外,還要重新正確地理解「往生」的意涵,而且要能夠「所作皆辦」,無有遺憾。

接下來我要講解的,是一項很多人並沒有清楚意識到,卻是至關重要的功課,就是我們必須要向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發願,才得以「如願往生」。那麼,很多想要往生淨土的人一定會問到:「我也很想發願往生啊!那麼我要『如何』發願呢?有沒有什麼具體的發願內容可以讓我們參考嗎?」有的!

簡單扼要地說,「發願往生」不能只是在心裡面簡單地想一下就好,而是要有真誠而具體行動,也就是我們必須將往生淨土的心願,親自用言辭以及至誠懇切的心念,向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稟報告白。在此,我提供一個範本供各位讀者參考,大家可以再依自己個人的心願自行修訂。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發願文如下:

我、弟子○○○(稱自己名),於今面對佛、菩薩聖像,至誠懇切發願往生西方阿彌陀佛淨土世界,蓮花化生,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在此稟告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懇請佛陀慈悲加持,當弟子此生世壽圓滿時,能夠預知時至,捨報之際,身無病苦,心無罣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

大家可以到寺院道場或者在自家佛堂,直接面對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聖像(或者西方三聖像)發願告白,也可以向釋迦牟尼佛聖像發願告白,請祂代為轉達給阿彌陀佛。諸佛的世界猶如「網際網路」(Internet)是互相連結暢通的,「人有誠心,佛有感應」,所以大家不用擔心連接不到。

除了用言辭告白之外,發願的心情、態度也非常重要!不能只是隨隨便便、普普通通地「想要」去而已,而是一種「積極、正向、歡喜」的強烈「嚮往」,我用一個比喻,就像是很多小朋友滿心地「期待」、「嚮往」能有一天親身去迪斯尼樂園一樣,至少要用像這樣的心情與態度發願,然後不斷地增強,才能夠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此外,「發願」是一種持續的修持,不是僅僅發了一次願就了事,而是要持續發願,而且要不斷地增強,就如我一再強調的,我們要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地跟阿彌陀佛保持連線(Online),如此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發願往生的基礎是「信心堅固」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不離因果,欲結善果,須種善因。我們希望將來能夠「如願往生」——這是我們希望實現的「勝果」,那麼「發願往生」就是我們預先種下的「勝因」。那麼,我們預先種下了「因」,是不是後來就一定能結出預期的「果」呢?答案是「不一定」!為什麼?其中有兩個重要關鍵:一者、所種「因」的質量,二者、從「因」到「果」的過程,這兩者都會影響到「果」的質量是否符合我們的期望。

《論語》〈子罕〉篇,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字面上的意思是說:禾苗成長後而不能吐穗開花的情況是有的;吐穗開花而不結果實的情況也是有的。引申的道理是,孔子以莊稼的生長為譬喻,來勉勵人要重視耕耘的品質;否則的話,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中,有可能會開不了花,或者結不出果來,最後功敗垂成,未能達成目標而留下遺憾。

基於上述這個道理,我們須要深刻地理解,「發願的品質」非常重要,不是像一般世俗起心動念的願望而已,而是要如經論上所說的「深心發願」,也就是心中對於佛國淨土生起一種「極度的嚮往」。再者,這一種「嚮往」不能只是出自於情感的層面,而是要建立在佛法義理的基礎上,而且對於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有「無比堅固的信念」。

這一種堅固的信念有三個面向:

一者、堅信佛言不虛:亦即堅信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阿彌陀佛淨土三經,以及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所成就的淨土世界,都是真實不虛的。

二者、深信法門殊勝:亦即深信阿彌陀佛嚴土熟生,接引十方世界的眾生往生淨土的法門,殊勝難得。

三者、自信己力可及:亦即相信自己能夠與阿彌陀佛的慈悲大願相應,感應道交,決定往生。

(續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