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再度公布,從台灣輸入大陸一批冷凍竹筴魚包裝樣本,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這是繼白帶魚後,台灣輸中產品、第二次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即日起將禁止台灣水產品生產企業東和食品公司產品申報一周,至六月二十九日。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昨對此表示,陸方做法應有科學依據,兩岸聯繫管道暢通,希望陸方提供證據資料。
當天,同樣被大陸採取「緊急預防性措施」,還有印度、俄羅斯、越南的廠商。
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昨指出,目前只有大陸會對進口冷凍水產品外包裝檢驗有沒有新冠病毒,也從很多國家水產品外包裝驗出新冠病毒,這個議題已引起多國關注。
須分離出活病毒
才要求退運銷燬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則表示,大陸未提供任何資料,便單方面禁止我廠商進口竹筴魚一周,其他國家皆未有類似情節,只有中國大陸一直發布這類訊息,我國對中方的數據有很多懷疑,將要求大陸給交代,包含病毒檢測方式、病毒採集位置、地點等,不該是「驗到病毒就不能進口」。
台灣自二○二○年十月六日起針對邊境冷凍、冷藏水產品進行抽驗,截至前天為止共採檢三十二國家地區、三百一十九批、一千二百七十二多件樣品,結果皆為陰性。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說,進口食品外包裝若驗出新冠病毒,須分離出活病毒,才會要求退運、銷燬,令其不得再輸入國內,目前不了解大陸檢驗方式。
多國等待大陸
提出科學證據
農委會發言人陳淑蓉表示,農委會再次重申目前科學研究,並未發現有病毒透過水產品傳染人。大陸這樣不斷以COVID-19為理由在影響國際貿易,從前年的十一月起,在WTO╱SPS委員會就有許多國家,包含加拿大、歐盟、美國、印度等,陸續提出關切,大陸應依照國際規範採行符合風險管控之適當措施,相信不只是我方,許多國家都在等待大陸提出更具體的科學證據。
此外,大陸海關總署日前以檢出禁藥為由禁止台灣石斑魚輸入,陸委會昨表示,最新進度已通報給陸方,對於「借單」等養殖業者慣例,陸委會呼籲農委會盡速了解、改善業者管理問題、並由兩岸農政機關直接溝通解決。
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昨表示,陸方在通報提到有兩家養殖場驗出禁藥,農委會也根據陸方提供這兩家、找了發貨企業,了解供貨的十一家,都有做檢驗,數據結果已經透過農產品檢驗檢疫平台提供給陸方,目前還在等待陸方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