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之歌》木棉

鄭元春/文‧圖 |2008.04.02
745觀看次
字級

木棉的老家在印度、緬甸及爪哇一帶,因此,它是一種十分典型的熱帶性植物︰當年紅毛的荷蘭人將它引進了台灣,先是在南部地區種植,後來再逐漸普及到全台各地,目前已經是隨處可見了。中南部平野及低海拔山區甚至還有不少歸化的野生個體,看來,木棉已經逐漸將寶島當成它的第二故鄉了。

木棉的外觀在一年四季裡有著明顯的變化,它在每年的冬季,葉片幾乎會掉得精光,成為道地的禿枝寒樹;接著在春季花蕾迅速地長大,旋即滿樹繽紛,熱熱非凡;初夏來臨,葉芽快速地竄出,掌狀葉很快地張開來,於是變為油綠成片,陣陣涼風徐來,另有一種婆娑的美;而當仲夏火傘高張的時候,樹冠已然形成,濃蔭蔽日,翠綠無比;秋季降臨後,葉片轉為黃綠,並逐漸變少變稀,又是另一種不同的外觀。在台灣眾多的行道園景樹中,能有這種優良稟賦的,實在很難找到第二種了。

木棉的樹幹從小時候起,就有了明顯的瘤刺,看來「面目猙獰」,煞是有趣。它的小枝輪生而呈水平開展,掌狀複葉有五~七枚小葉;花朵橙黃或橙紅,厚肉質,直徑可達八至十二公分,常見成群的蜜蜂在花叢間飛舞,忙得不可開交;其雄蕊構造奇妙無比,多數的花絲居然整整齊齊地排成六束,好似受過特別訓練一般,教人愈看愈喜愛。花朵凋謝後,常會整個掉落,造成樹下落英紛陳,另有一種別致的美。

每年的五月到七月,木棉的果實會逐一開裂,將種子散放出來,此時往往造成大量綿綿白絮凌空翱翔的奇景,走在樹下樹邊,真會教人大開眼界哩!不過這種景象在中南部雖然易見,在台北基隆等地可就沒那麼大的場面喔!希望北部的讀者們好好把握機會。

木棉花漂亮鮮豔,可切成碎片伴生菜沙拉,也可醃漬成小菜或油炸後食用;花粉及蜜露可餵蜜蜂,種子上的棉毛,則可填塞棉被、枕頭、棉襖等,真是用途多多。

繁殖木棉極為簡便,用播種或扦插法都行,成活率非常高。幼苗生長快速,習性耐旱耐貧瘠,也少有病蟲害又能耐市區的空氣污染,真是現代人最好的朋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