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消息全球上演 調查:人們對新聞逐漸不感興趣

 |2022.06.15
607觀看次
字級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調查發現,新冠疫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上通貨膨脹危機等各種令人沮喪的負面消息,導致人們對新聞興趣下滑。圖/Pexel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今(15)日表示,各種令人沮喪的負面消息正在世界各地上演,讓人們逐漸對新聞失去興趣。

這個研究組織調查發現,新冠疫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上通貨膨脹危機帶來的影響,導致人們對新聞興趣下滑。

這項橫跨46個國家、共9.3萬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發現,自2017年以來,主動迴避觀看新聞的比例從29%增至38%。

在若干國家,不想看新聞的比例甚至成長1倍,包括巴西(54%)和英國(46%)。

研究發現,年輕人特別不愛看新聞,認為看新聞會使心情變差。

此外,報導重複性高也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疫情跟政治方面。

圖/Unsplash

一名27歲的英國受訪者告訴研究人員:「我主動避免接觸會令我感到焦慮,或可能對生活產生負面影響的事情,會盡量避免去看有關死亡和災難之類的新聞。」

其他人則表示,新聞涉及到很多他們寧可不去接觸的爭議問題,或是他們無力改變的事情,還有許多年輕人表示,他們認為那些東西難以理解。

研究主要作者紐曼(Nic Newman)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對新聞業來說尤其具有挑戰性。」

紐曼說:「記者眼中最重要的議題,例如政治危機、國際衝突和全球流行病,似乎正是那些讓一些人望而卻步的話題。」

這項調查大致是在2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前完成,在那之後,研究人員又在5個國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問題更加深化。

圖/法新社

研究報告說,在受訪的國家中,有半數國家的民眾對媒體信任度下滑,僅7個國家的民眾對媒體信任度上升,與疫情期間得出的研究結果大不相同。

整體來說,外界對媒體的信任度從疫情期間小幅上漲的44%下滑到42%。

美國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最低,僅26%,與斯洛伐克並列。

研究也發現,愈來愈多年輕人不用傳統媒體,在18到24歲的族群中,有15%透過TikTok等社交媒體平台獲取新聞,與新聞品牌的聯繫較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