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報導】中國大陸今起暫停進口台灣石斑魚,農委會祭出調節產量、加強內銷、拓展外銷等三支箭因應,學者表示,這些措施平常就該做,不是出口遭禁才要實施,三支箭應要有更精準的做法,補貼獎勵措施也不是長久之計,若消費市場不支持也沒用。
石斑魚遭禁,農委會擬向WTO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提出特定貿易關切,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徐世勳表示,各國動植物防檢疫都有各自標準,SPS原本希望調和出全球一致且透明化的國際標準,但近年運作不深,多數國家依然「各唱各的調」,要向SPS提申訴非常困難。
徐世勳表示,現在大概無法透過政府解決對中國大陸的農業貿易問題,農民要自力救濟,雖然農委會研擬幾項措施想要挽救,但若一再提出補助措施可能反而導致增產,根本無法達到調節產量的效果,且補助都是來自人民納稅錢,並不公平。
逢甲大學教授楊明憲表示,內外銷及調節措施本來就要長期推動,不是遇到貿易問題才要做,且應該提出更精準做法,外銷獎勵措施也不該是長久之計,要有適度的退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