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寺慚愧祖師 護佑台灣開發

江俊亮 |2022.06.08
2897觀看次
字級
鳳凰山寺千年花樟香爐,年代不可考。圖╱記者江俊亮
鳳凰山寺曾名列台灣三大古剎,九二一大地震後建築重建。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南投報導】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山寺曾受乾隆皇帝敕封,名列台灣三大古剎,寺中有光緒年間福建總兵副將吳光忠敬獻的「佑我開山」匾額、千年花樟香爐、令牌等文物,見證清代台灣「開山撫蕃」及「八通關古道」的開發史。

鳳凰山寺供奉「慚愧祖師」,為唐代佛教高僧,中國大陸福建沙縣人,俗姓潘,名了拳。據說他出生時,因左掌蜷曲而取名「拳」,後來有一僧人在他掌上寫一個「了」字,他的手指才能伸直,因此更名「了拳」。

唐代佛教高僧 屢傳神蹟 

潘了拳年少即出家為僧,雲遊四方,後來在廣東陰那山建靈光寺道場住錫三十年,圓寂前自認一生未能廣度眾生,心覺慚愧,因令弟子謹守戒律、弘揚佛法、廣度眾生,世稱「慚愧祖師」。

鹿谷鄉鳳凰山寺供奉的慚愧祖師,可追溯自明鄭時期,先民渡海來台,隨身攜帶慚愧祖師香火,因屢傳神蹟,而於康熙年間建廟,並以羌仔寮(今鹿谷)頂城庄(今鳳凰村)一帶山形似鳳凰,定名為「鳳凰山寺」。

鳳凰山寺有橫屏頭、凍頂山、麒麟潭等環護,四周滿布茶園、孟宗竹林,所產的凍頂烏龍茶遠近馳名,由於山勢巍峨,經常雲霧飄渺,山嵐裊繞,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年)敕封為台灣三大寺廟之一,與台北艋舺龍山寺、台南開元寺齊名。

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台灣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督辦台灣軍務,沈葆楨奏請開闢台灣北、中、南三條東西向通路,以貫通後山(中央山脈以東),中路由福建福寧總兵吳光亮統領軍士開闢。

吳光亮與胞兄吳光忠(副將),自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起,自林杞埔(今南投竹山)經鳳凰山進入中央山脈,歷經數年寒暑,終於抵達花蓮璞石閣(今花蓮玉里),開通全程二百六十五公里,即今之「八通關古道」。

光緒帝賜護衣 酬答佑恩 

據傳,吳光亮兄弟率兵開路時,多次遭原住民侵擾,加上工程險阻,於是向鳳凰山寺慚愧祖師祈求,多次化險為夷,為了酬答慚愧祖師祐恩,由胞兄吳光忠代表敬獻「佑我開山」匾額於寺內正殿,並由吳光亮奏請光緒皇帝頒賜護衣一件。

清末日軍領台,當地信眾唯恐寺廟及文物被日軍燒毀,於是將寺廟改為雞舍,慚愧祖師神像由莊姓族人迎回私宅供奉;至於乾隆敕令詔書、光緒所賜護衣分別藏在麻竹管中,隱藏在鳳凰山一處火炭窯中。

台灣光復後,當地信眾感念慚愧祖師威德,於是發起募資,由莊姓族人提供原地重建,並於落成後尋找乾隆皇帝敕封詔書、光緒皇帝所賜護衣;可惜歷經日人統治半世紀,當年的炭窯已經崩塌,乾隆詔書及光緒護衣也已腐敗。

如今,鳳凰山寺為九二一地震後重建,寺內尚存有吳光忠敬獻的「佑我開山」匾額、千年花樟香爐、令牌等文物。其中的千年花樟香爐,看起來很像石頭,但因年代久遠,已不知何年何月由何人所獻。

此外,寺內有五支被香火薰得出油的令牌,亦看不出年代。根據寺方管理人員表示,信徒早年曾擲筊請示慚愧祖師,請示更換新令牌,但一直「擲無杯」,所以一直沒有換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