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佛洛伊德的理論,人的言行乃至一生的命運,受制於潛意識的支配,或是幼時所遭創傷的左右;幾乎一切都是註定的,按照這樣的說法,人本身的作為並沒什麼意義,對未來難免抱著悲觀的看法。
美國人文主義心理學家奧波特(Gordon W. Allport),就不贊成佛洛伊德的理論,他認為教育的目的乃在發展人性,促進人的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指個人內在的潛能,充分的發揮出來,把自己塑造成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是成熟的人。這樣的人,其人格有幾個特質。
一、自我伸展:隨著經驗的增加,由只關注自己擴大到更大的價值理想。一個人逐漸成熟時,會真誠的參與各種活動,與人建立關係,心理發展更健全,並能由參與中享到樂趣。
二、他人連結:能從親愛、同情、慈悲之心出發,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能容忍他人的缺點和行為。不以這種心態出發,就無法與他人建立關係,得到安全和友誼。
三、控制情緒:能接納自己的缺失弱點,並力求改進。對遭到的壓力、匱乏,能以容忍的態度處之;不壓抑、不隱藏自己的情緒,導之向適當的方向發展。
四、認知清楚:成熟的人心中是沒有偏見的,清楚的辨明事實;也不會簡單的以二分法區分事物,不是朋友便是敵人;不是黑的便是白的。
五、熱誠投入:成熟的人,能以熱誠的態度,全心全意投注於工作,在工作中強化自己,發展各種能力,並在工作中享受自我成長的樂趣。
六、瞭解自己:成熟的人,能清晰的省視自己;自己對自己的認知,與實際上表現的一致,也與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致。富於幽默感,尤其是對自己表現的不和諧之處。
七、信心責任:努力的朝著自己理想的目標前進,對未來抱持樂觀的想法,謹慎的選擇有價值的工作,以真誠、良心、責任、義務之心,努力以赴。
奧波特這種樂觀的主張,對人類產生一種鼓舞的作用,他告訴我們人是由自己設定的目標、理想引導。一個成熟的人,就是功能自主的人;自訂目標,自擬計畫,發揮潛能,力求實現。
(作者為人間福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