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和溼地已於去年底重新開放入園,民眾可上網預約參觀。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本報新北訊】位於國道三號中和交流道環道內的漳和溼地,2020年新北市府申請前瞻基礎建設補助2758萬元,進行棲地優化與園區設施改善,優化成果獲得經濟部水利署第三屆全國水環境大賞樂活生態獎的肯定,溼地並已於去年底重新開放。
漳和溼地以「都市方舟漳和溼地水環境營造計畫」進行棲地優化與園區設施改善,並於去年底開放民眾預約入園遊覽。
新北市環保局表示,漳和溼地早期原為農業耕作的蓄水埤塘與灌溉水路,都市化後失去了原有的功用十分可惜,環保局遂向高速公路局認養土地,並於2020年申請水利署前瞻基礎建設補助,核定2758萬6000元,耗時6個月完成優化棲地、改善園區設施等工程,打造出新北市首座都會型人工溼地,總計占地6.7公頃,水域面積約0.9公頃。
2020年新北市府申請前瞻基礎建設補助2758萬元,進行棲地優化與園區設施改善,改善後園區內生態豐富。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而溼地的自淨作用可以淨化中坑灌渠水質,同時豐富自然生態。環保局表示,漳和溼地榮獲第三屆全國水環境大賞樂活生態獎肯定,評選委員於現勘時即給予植被完整且保存許多珍稀物種、兼具棲地優化水質淨化、結合志工導覽解說建立民眾水資源理念之優良場域、永續經營理念維護水域棲地等好評。
漳和溼地水環境營造計畫為減少工程對自然生態影響,在規畫之初即以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生態檢核機制依序考量施作策略,增加溪流型態、棲地多樣性,包括以近自然式溪流,利用塊石疊水營造高低落差,增加水體與空氣接觸時間來提升水中溶氣,加速微生物分解污染物,並模仿台灣自然溪流上游窄下游寬的特色,創造與溼地截然不同的水域環境,增加棲地多樣性與景觀價值。
漳和溼地在志工的觀察下,記錄鳥類90種、蝴蝶116種、蜻蜓及豆娘48種、植物384種,其中較特有物種或瀕危物種,如黑鳶、鴛鴦、噪鵑、五色鳥、台灣藍鵲、雙截蜻蜓、大安水蓑衣、台灣萍蓬草、綬草等,其它如椿象、蜂、蛾、瓢蟲、螢火蟲、彩裳蜻蜓、眼紋擬蛺蝶、翠鳥、紅嘴黑鵯及水生生物等也於合適的季節在漳和溼地被發現。
環保局表示,漳和溼地已於去年底重新開放入園,截至今年4月底已辦理26場次環境教育活動,總參訪人數已逾600人,民眾、學校或機關團體可至環保局官網預約體驗溼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