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鑿井汲地下水 嘉縣溪口地層下陷加劇

 |2022.05.31
2906觀看次
字級
嘉義縣溪口鄉許多農地位處非灌區,乾旱時常得鑿井取地下水,常面臨無水可用窘境。圖/莊祖銘

【本報嘉義訊】嘉義縣溪口種植大面積水稻,但許多農地位處非灌區,農民無水可用只得汲取溝水或鑿井抽地下水,去年大旱時更明顯,水利處統計今年地層下陷量超過5.3公分是近年之最。縣府表示,將協調農水署增建排水路擴大灌區範圍。

農田水利署畫分事業區域灌區和非灌區,嘉義縣議員劉雅文今在定期會上指出,溪口許多農地處非灌區,農民無水可用只好取溝水或地下水。但溪口又屬地下水管制區,依規定不能鑿井,但許多農民不知情因此受罰,希望相關單位能提出辦法解決這種「惡性循環」。

嘉義縣溪口鄉許多農地位處非灌區。圖/莊祖銘

縣長翁章梁說,農委會目前規畫興建排水路等公共工程擴大灌區範圍,但前提是要先能找到水源;再者,縣府推廣機械化耕作,鼓勵農民種植黃豆、玉米、小麥等較不耗水作物,但經計算後和相關計畫後,收益需比水稻高,農民才會買單。

農業處長許彰敏說,擴大灌區有兩大重點,必須先尋覓水源,針對這方面農業處已著手進行。或可參考山區農民做法,設儲水設備引降雨或溪溝山泉水灌溉,平地農地農水署也針對非灌區廣設農水路,希望導水入農地,這部分會逐年檢討建構。

水利處長林谷樺說,去年大旱許多農民陳情,希望能鑽井取水灌溉,但缺水時地下水位本就低,汲取地下水後地層下陷問題加劇,嘉義縣地下水位下陷好幾年沒有超過3公分,但去年溪口鄉水位突破紀錄下陷超過5.3公分、面積超過138平方公里,甚至比雲林、彰化嚴重,很大原因跟超抽地下水有關。

「未來發展應該放在最上面,不能現在就把資源用完」,林谷樺說,若農民確實在非灌區上農作,相關單位應該合理補助,或折衷性選擇省水作物,否則對後待子孫影響深遠。翁章梁補充,地層下陷問題不可逆,土地留給後代子孫,但農民現階段面臨困境亟需解決,會再跟農委會商議,相關配套措施盡早到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