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正文
這是一對暮年夫妻的日常,丈夫下班回家,為妻子來回的端水沏茶,再到自己的小桌前編撰他平日的嗜好——「維基百科」資料,妻子則在絮叨不停的表達想法後,繼續閱讀她喜愛的詩集。兩人之間言談僵化,眼神甚至沒有交會的片刻。導演透過疏離的互動、瑣碎和淺薄的不悅、無能的坦誠與謬誤期待的劇本,細緻的描繪這樁無以為繼的婚姻,是如何一層又一層的凋謝。
順從丈夫漸行漸遠
妻子葛瑞絲是一位強勢熱情又咄咄逼人的女性,她一直抱怨丈夫艾德華缺乏生活浪漫,言語無味,思想乏善可陳,不僅數落,甚至沒事就冷嘲熱諷,她以為沉默寡言的丈夫會一直逆來順受,完全不知他早已心不在焉。
結婚周年紀念,葛瑞絲主動邀約吃飯,但丈夫仍顯得意興闌珊;葛瑞絲大發雷霆劈頭就對艾德華一巴掌,怒斥丈夫要回應她的要求,不要總是擺著可有可無的表情,丈夫坦言道:「妳要的東西,我沒有」、「妳不能強迫别人一直表現出你要的快樂」、「我老了,我累了」,丈夫如此訴說時,妻子並未察覺有何蹊蹺,她以為家仍如堡壘,婚姻是不會被時間風化的銅牆鐵壁,卻不知溫和順從的丈夫早已漸行漸遠。
已被推往懸崖邊的丈夫早已感受到生活的逼迫,他選擇離開,無法再繼續包容。這場看不見的戰爭,沒有砲聲隆隆,但對手已從日益擴大的縫隙潛入,步步進逼,最終攻城掠地。說來,人與人無論多麼親密,對於共處的記憶與感受總有各自的詮釋。
葛瑞絲從未預期丈夫會變心,直到兒子對她聲淚俱下:「媽媽,爸爸是戀愛了!」生為人子的傑米,勇敢的面對父親的選擇以及母親的憂鬱深淵,他重新去了解父母,並開始用新的觀點,檢視自己處理感情的方式。
終於走出生命低潮
電影結尾時,葛瑞絲站在Hope Gap邊緣佇立遠眺海邊,傑米將母親帶回階梯上,認真又擔心的對著母親說:「我不希望你為我而活。所以如果你執意尋死,我不會阻止,但請你提早告訴我,讓我有時間好好說再見。可是,如果這段艱難你能走過,我將知道我也可以承受。」母親聽懂了這段話。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父母仍在前頭向我們展示著影響,因為葛瑞絲對兒子的愛,在面對這場遍體鱗傷的風暴中,她終於走出生命低潮。
《海邊走走》取材自導演 William Nicholson 的生命經驗,故事裡的人物是他已逝的父母,隔著銀幕的我們能感受到他是用何等含蓄與溫柔的眼神在直視父母的傷口,重構父母婚姻的過往;William用一種溫暖的口吻,一種不過度觸碰的觀感呈現整個故事,他輕緩的掀開父母當年婚姻關係中的背叛與傷痛,夾在愛情變調的雙親關係中,感受母親的憂鬱深淵,理解父親追尋幸福的想望後,以涓流而寧靜的節奏,敘說著這段各自詮釋的婚姻,拍下這部寫實又詩意的私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