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國家圖書館典藏全台公藏數量最多的敦煌文獻,共達百餘卷,為提升敦煌學研究能量,國圖日前舉行經典傳承.願願相續「國家圖書館敦煌學論壇」,邀請海內外敦煌研究學者共同探究佛教經典內涵,論壇同步於國圖臉書直播,線上及實體與會者逾百名。
中國大陸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方廣錩以「寫本形態探略」演講,他總結多年檢視敦煌原件的心得,以敦煌寫本的各種界欄格式與摺疊方式、畫線工具等進行梳理與分析。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高田時雄以「吐蕃時期敦煌藏文音寫的人名」為題,對比敦煌藏文文獻中,用藏文書寫的人名及漢文文書中的漢字人名,顯示吐蕃時期敦煌藏文音寫人名的音系,並非敦煌地方方言,而是接近長安的標準音,可知在吐蕃時期,長安標準音仍在流行。
嘉義大學教授鄭阿財講述「敦煌寫本原生態在高僧因緣記研究的運用」,敦煌寫本所抄《佛圖澄和尚因緣記》等六種因緣記,展開僧傳文學發展的考察,並結合敦煌石窟的變相等,經由圖文互證方式,釐清高僧因緣記在法會、儀式與石窟寺院等活動空間中,所呈現的文本性質與宗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