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敻林
影星英格麗褒曼在劇中飾演一位高知名度的鋼琴家,她的日常生活除了練琴,就是巡迴演出,是一位成功的職業婦女。可是自從她有了兩個女兒,身分多了一個「母親」的角色,但自始至終無法適應。雖然她也努力想做好母親的工作,在女兒眼中,卻是不及格的媽媽:「在外巡演時,常常不在先生和女兒身邊而缺席;在家則讓女兒不敢做自己,怕失去自我。」
愛的表達顯得笨拙
這位母親是先有鋼琴家的生涯,音樂才華洋溢,世界圍繞著她轉,練琴之餘,沒辦法馬上轉換為母親一職,她的興趣不在育兒,但沒有人天生就適合當母親。
當女兒嫌棄不在家陪伴,是因為分身乏術。她寧願沉浸在她的音樂世界,也不願接觸育兒的工作,誰叫她是天生的音樂表演者?就這樣,母女好不容易相聚幾天,也因觀念無法溝通而分道揚鑣,母親毅然遠離,希望生活得自由自在,不被女兒們牽絆。
有趣的是,不願受到束縛的天才母親曾經好不容易在家休息,就打起調教女兒的主意:想到做體操,就馬上要女兒一起做體操;一意孤行把女兒的長髮剪成短髮;怕女兒牙齒長歪,花大錢幫女兒做牙套,卻被女兒嫌醜得像怪物;要女兒只穿裙子,不能穿長褲;好心帶回的課外書籍,卻被嫌太難,當母親滔滔不絕和女兒討論心得時,女兒腦中卻一片空白,顯得很笨等等。太有掌控權的母親,無形中帶給女兒心理很大的負擔。
對於家庭心有愧疚
女兒坦言絲毫不被母親所愛,或是被接受。但是女兒忽視了母親的所作所為都是出自於愛,只是因為她沒時間閱讀育兒書刊,表達愛的方式太笨拙。
就一般人情,母親要女兒做體操,是要鍛鍊女兒的體魄;長髮剪成短髮,或許是為了迎接酷熱的夏季來臨;戴牙套是整理門面的必經過程,其結果一定是增加女兒顏值的自信心;穿裙子無非是體驗淑女的儀態;帶回的書籍雖然有點困難,但是母親願意和女兒聊聊書中的學問,對忙裡偷閒的母親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現代的職業婦女愈來愈多,相對的生育率卻明顯下降許多。正如劇中明星級的母親,當她正為即將來臨的巡迴表演,卻因背痛無法練琴而操煩時;當她因為重要的演出都取消了,頓時覺得生命變得無意義時;當她忍受知名度不停的貶損時等等,家人又在哪裡?誰曾給她安慰?只是讓她在異鄉獨眠時,仍然覺得不在家人身邊而愧疚。難怪女強人愈來愈不願被家庭和子女束縛,生育率也就無法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