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市集  找到老街第二春

 |2022.04.19
1529觀看次
字級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舉行別開生面的市集「春潮集」,以街道為美術館,邀居民展覽自己的家和生活,每個攤位都有學生製作的看板,介紹攤主人生故事。圖為小觀眾駐足欣賞獸醫手術工具。圖/陳宛茜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舉行別開生面的市集「春潮集」,以街道為美術館,邀居民展覽自己的家和生活,每個攤位都有學生製作的看板,介紹攤主人生故事。圖/陳宛茜
屏東潮州鎮建基路舉行別開生面的市集「春潮集」,以街道為美術館,邀居民展覽自己的家和生活,每個攤位都有學生製作的看板,介紹攤主人生故事。圖為學生擔任導覽。圖/陳宛茜

【本報屏東訊】國內「老街熱」已有多年,但老街面目卻日益重複、模糊,找不到特色。曾獲遠東建築獎的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系主任陳冠華,以老街為教室,帶領學生從掃街開始,和居民一起重建老街文化和美學。上周末他們在屏東潮州鎮建基路舉辦首屆「春潮集」市集,以街道為美術館,邀居民打開自己的家、展覽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故事。

籐椅店常喊要關門

為了展覽重燃活力

「春潮集」跟一般市集很不一樣。第一個攤位是一間塵封多年的清末老屋「泉發號布莊」,攤主是後代陳同復和毛孩子「肉多多」,當陳同復向遊客訴說老屋故事,肉多多會在旁引導遊客進老屋參觀;再過去是「懷恩動物醫院」,退休獸醫陳忠賢在攤位擺上珍藏多年的手術器具,透過學生的設計,彷彿美術館展品。

「春潮集」共展覽十二位建基路居民的生命故事與傳統產業,每個攤位都有學生製作的看板,介紹攤主人生故事。祥瑞籐椅店第二代店主張先生說自己不懂「展覽」,但學生的熱情讓他「揪甘心」。一旁協助導覽的學生透露,老闆雖常叨念「再過幾年就要關店」,但為這次展覽,子孫都回來協助,重新看見傳統產業活力。

陳冠華說,台灣傳統鄉鎮失去往昔鮮明的特色、成為單調乏味的觀光老街,「我們希望透過展覽,讓老街獨特的美被看見,也恢復居民對生活美學的信心」。

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推動「潮州.一點綠計畫」,邀請陳冠華帶領學生駐點潮州,前年底開始,一批批元智藝設系學生進駐建基路的「一點綠工作站」,蹲點生活,並從掃街開始學習設計。陳冠華說,當學生拿起掃把,「不只透過整理看見地方原始面貌,也是清掃自己內心」。

打掃是打開居民心門的絕佳方式。大四生連薇婷說,掃街時居民好奇主動攀談,一點一滴敞開心房。熟了後當他們在工作站煮飯,居民會貼心送上食材、指導廚藝。

學生每月來住兩周

探尋地方原始面貌

學生發現書上寫得再多,都沒有記錄居民故事來得精采,決定訪談居民。連薇婷花兩個月,才讓「泉發號布莊」後代敞開大門受訪,這是她首次看到傳統街屋內部,「好像對我打開另個世界」。

「潮州.一點綠計畫」,學生每月來此住兩周,在工作站自炊、甚至學習使用手工縫紉機。陳冠華和學生一起實踐他獨創的「地方工作方法論」,潮州是他的第四個據點。前個據點「池上穀倉藝術館」,他帶學生花兩年田調,和居民交流,團隊才著手老穀倉改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