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在新作《霞》中,讓兩組舞者挑戰雙版本演出。圖/雲門舞集提供、李佳曄攝影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在同一架構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兩組雲門舞者穿著量身打造的服裝,跳著兩套截然不同的舞作,演繹屬於自己的人生百態。藝術總監鄭宗龍在新作《霞》中,汲取25個舞者生命經驗,挑戰雙版本演出,他說:「又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次創作一個作品夠頭痛,這回一次創作兩個作品很痛苦。」
《霞》以日本音樂家清水靖晃透過薩克斯風詮釋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結構,觸發25位舞者以自己的生命經驗,發展出25條故事,延展出兩套身體動作編排,讓觀眾可以在不同場次,欣賞兩種版本舞作。
「疫情期間,舞者們述說了很多他們的故事、生命體會,我很渴望把它們都濃縮到作品中,因此誕生兩個版本的《霞》」鄭宗龍強調,雖然是同樣的音樂架構,但故事、動作不一樣,就會發展出不同氣質和態度的舞作。
因雲門停車場中有「莊敬自強」四字的斑駁印記,被創辦人林懷民保留了下來,鄭宗龍戲稱雙版本的兩組舞者,分別為莊敬組和自強組。
在舞作一開場,舞者們以群舞方式揉雜在一起,用肢體展現人生百態,然後聚焦於一位女性舞者,再轉向雙人舞,舞作流轉如同生命起伏,有歡娛、悲傷,也有孤獨,「我希望呈現不一樣的人,在那一瞬間遇到巴赫、遇到那首歌,所產生出來故事的脈絡」鄭宗龍形容。
鄭宗龍說,雙版本的創作方式,最難的不在於將25個生命故事串接起來,而是召喚出舞者發自內心傳達的真實自我。不僅對編舞家來說等同編了兩支舞,對於製作團隊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圖/雲門舞集提供、李佳曄攝影
雲門也特別邀請葛萊美獎得主馬塞洛‧阿內茲來台,為舞作打造層次豐富的音場,舞台上的音箱,播放著舞者收錄的周遭環境音,「有吵雜的街道、海浪聲、轉錢幣的聲音,都應對著舞者的故事。」鄭宗龍描述。
特別的是,雲門舞者日常訓練融合東西方舞蹈及武術、呼吸等,呈現出獨特的身體語彙。鄭宗龍今年更加入街舞popping訓練及又稱「拆身體」的技巧,開發舞者不同肌肉群運用方式。
此外,影像導演周東彥及及動畫設計魏閤廷,也引導舞者拿起畫筆,融入雲、風景、線條、色塊,轉化為逐格動畫,營造直探內心的一道霞光。
《霞》將在4月15至17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4月30日至5月1日至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5月7至8日赴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