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科舉制度中,鄉試考中的為「舉人」,「舉人」的第一名叫「解元」。天下的舉人進京會試,中式的叫「進士」,「進士」第一名為「會元」,而御筆親點的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如果有人從鄉試、會試、殿試一路下來都是第一名,集解元、會元、狀元於一身,連中三元,便是「三元及第」。
而明代的熊廷弼是個文武雙科「解元」。他本來高中鄉試武科第一名,但鄉里的人嫌他粗魯不文,於是每天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閉門苦讀,最後再高中鄉試文科第一名,成為轟動一時的文、武雙科舉人。
熊廷弼獲得鄉人的特別敬重,對於自身的成就,他也相當志滿意得,便寫了一副口氣大得不得了的聯語,聯云:
三元天下有
兩解世間無
據載,自有科舉以來,三元及第的不乏其人,但是,能考中文、武雙解元者,至熊廷弼時只有他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