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太多使聽者所產生的厭惡感,常常比說話的人自以為的要嚴重得多。相對地,有時候聽者對說話太多的人的批評之苛,也是說話的人很難承受的。
在美國西部片中,如果有一個牛仔對另一個牛仔說:「You speak too much!」接著很可能雙方同時拔鎗射向對方,然後一個人受傷倒下。在中外歷史上因說話太多而喪命或吃虧的例子不勝枚舉。從帝王官僚,說話說到得意忘形而賈禍,到家庭內親屬說了不必要的話而翻臉,說話太多的災禍天天都在發生。
儘管如此,人類在這方面少能因經驗而知戒,原因很多。
譬如長官致辭。任何集會或慶典,長官致辭只是儀式的一部分。識相的長官上台說兩句話,意思到了就下來,人人會稱讚這位長官「懂事」。但有很多長官,自以為官大學問大,這正是擺官架子訓人的好機會,滔滔不休,搬出千篇一律的仁義道德、愛國愛社會的大道理,虛耗眾人的時間,方自以為得計,焉知無味的話,愈說愈令人看不起。
再有那競選台上的候選人,一會兒罵政敵,一會兒裝可憐,一會兒愛台灣,一會兒維護民主,一會兒說笑話,一會兒說髒話,自以為幽默,可以討好選民,不知「多說一句,多漏了一個底」,愈說愈暴露自己的不學無知,連話都說錯,成語都用錯,讓人笑話,令人鄙視。
另有一種在酒席上說笑話,特別是黃色笑話的人。以為說笑話表示開通,見年輕女人默然無反應,還認定對方沒聽懂,「好心」加以解釋。殊不知她們的無反應是對你在女士面前說髒笑話的抗議。其實說黃色笑話的人,通常是最不開通的人。對一個真正開通的人而言,這種笑話是沒什麼好說的。
仔細分析,愛說話的人,都自以為說的話能討好、能炫示學問,或能提升自己的形象,因此喋喋不休。其實說話太多,百分之百地折損自己的形象。
說話是否太多,如何判斷?愛說話的人不可不知。你說笑話也罷,演講也罷,兩句話說出去,聽眾臉上毫無表情,你須有能力察覺,並理解你自己的話一句已太多了,快快結束。
在全世界的格言中,沒有勸人多說話的例子。所有聖哲文豪皆勸人「沉默是金」。奉勸大官「才子」們少說話、一定要說話,一個禮拜前先擬好稿子,一個禮拜後自己看看,若尚可以,再拿給妻子看,妻子若無表情,就把稿子燒掉吧。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