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的種種問題

林水福 |2008.03.08
689觀看次
字級

儘管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已有幾種譯本,個人仍不揣淺陋,再譯成中文。

以下內容為胡忠信先生在廣播節目中與我相談之略述。

一、新渡戶稻造為何撰寫《武士道》?

新渡戶稻造撰寫的《武士道》,源於有一天與比利時法學大家拉威烈教授聊到宗教話題時,拉威烈教授對於日本沒有宗教教育感到驚訝。

新渡戶於是分析形成正邪善惡的各種要素,找出這些觀念來自「武士道」。

「武士道」是從鎌倉時代(十二~十四世紀)開始發展,完成於江戶時代(十七~十九世紀),前後歷經數百年逐漸發展完成,非一朝一夕產生的。

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乃是根據當時已存在的東西,加入不少主觀的東西。同時為了讓西方人易為了解,舉了相當多西方的歷史、哲學、文學等的例子。

二、武士道的淵源為何?

武士道的精神,淵源主要來自佛教、道教、儒家思想。

佛教方面,尤其重視「禪」。透過禪定的冥想達到,超越語言表現範圍的思想領域。

透過神道,培養武士對主子的忠誠,尊敬祖先,孝順父母。至於儒家思想,主要來自孔孟,尤其是孔子的五倫──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觀念。

除了上述觀念之外,武士道尤其重視義。何謂「義」,眾說紛紜,因時代、環境而有所不同。有人說,義就是決斷力,也有說是坦率、正直之意。

此外,也包含儒家所說的仁──惻隱之心。並非如一般人觀念中的只是打打殺殺。

三、為何一般人談到武士道,總是與切腹畫上等號?

切腹本來是勇於負責的表現,戰敗之將,為了避免禍及妻小、部屬,藉著切腹,把一切責任、罪過一肩扛起。但由於手段激烈,過於血腥,使切腹的印象被擴大,深烙於人們心中。

大抵上,日本人重誠信,這也與武士道有關。信者,人之言;誠者,所言之事,必須「成」,即實現。古時武士之間,不喜訂書面契約,以口頭約定,認為書面契約過於繁瑣。誠然,一言九鼎,何須其他呢?

在普世誠信低落之際,談武士道或許有再教育的意義!

(作者為興國管理學院講座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