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是存在主義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尤其是他的文學作品,常被認為是宣示絕望、無助、無意義和無價值,頹廢思想的著作,像其哲學著作《存有與虛無》一書的結論:「人是無用的受苦受罪者」,就充分表現了這種看法,這種看法影響整個二十世紀不同世代的年輕人。
其實沙特也有積極的一面,他在一九四六年出版《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闡明其哲學的主旨在於探討存在和自由。人存在了,出現在世界上,本來什麼都不是,也沒有被界定。其後他依自己的意願變成什麼,就成為他所意願的,人並沒有被賦予人性,也沒有任何價值、使命來規範其行為。人是孤獨的,沒有任何藉口;人的自由是被判定的,人自己主宰自己,主宰一切,自己做決定,實現自己,這就是人的自由。
歸納存在主義,可以找出有幾個基本特點:
一、我的存在是事實不必置疑;我先存在才有行動、思考等本質。我未先被告知,也未經我的同意,我是被拋到世界上來的。
二、我的存在雖是事實,但我卻消失於團體之中;因此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像祁克果、雅士培等存在主義哲學家,卻認為與其詛咒人生,不如反過來熱愛人生。
三、存在主義認為無論如何完美的理論,都不能取代實際人生。任何系統的思想都沒有絕對的權威;不是建立在主觀意識上的真理,都不是真理。
四、人的自由是被判定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絕對的責任。個人行為的真正原因,是個人的基本計畫,源於自己自由選擇和決定。
五、存在主義者關心的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人,視人為自由、自我創造、自我超越的主體。
存在主義認為個人主觀的行動、態度、情感,較之一切被動接受的知識,信念更為重要;人存在的世界,才是唯一真實的世界,人主觀的感受、體驗才是真理。重視的是自己的選擇、創造、價值和尊嚴。這種思想,看似消極,實則要個人能潔身自愛、奮力向上,因為自己的價值由自己創造,自己的尊嚴由自己的選擇和作為來決定。
存在主義並沒否定上帝的存在,只是認為上帝存在與否不重要;因為上帝沒有辦法改變任何事實。
(作者為人間福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