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探索》雜誌選出 美占2名 英、以、義、加各1 思路創新 潛力獲青睞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探索》雜誌想找出下一位「愛因斯坦」,目前共發現六名深具潛力的候選人!這些科學家與愛因斯坦相似之處,在於他們「不斷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思路與新方法」。《探索》雜誌指出,當年愛因斯坦在科學界嶄露頭角時讓人始料未及,下一位天才說不定也正在默默工作,靜待時機。
加拿大安大略省理論物理學者李‧斯莫林認為,新「愛因斯坦」除了得深刻了解物理學,還得膽大無畏,因為愛因斯坦發表於一九○五年的論文,正擁有常人所看不到的創新假設,甚至到現在我們仍沒辦法完全理解它。
在斯莫林的幫助下,《探索》雜誌對可能的候選人進行初步篩選,以下就是《探索》雜誌選出的具有愛因斯坦潛質的六名科學家。
加勒特‧里希
加勒特‧里希(Garrett Lisi)現年四十歲,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院的哲學博士。他曾出版《萬物簡單真理的特例》,試圖利用被稱為「E8」(二百四十八度空間幾何學概念)來歸納物理學,這個被視為「終極難題」的概念被認為能包括所有現存的物理概念。里希愛衝浪,人稱「浪子」的他絕對不是傳統的書獃子。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現年六十六歲,來自英國康橋大學,他藉由研究黑洞邊界處的量子效應,證明黑洞並不完全是黑色。雖然他的研究並未帶給物理學大革命,但他公開表示對人類未來前景擔心,和愛因斯坦相同,這也讓他成為物理學界最知名的人物。
摩德埃‧米爾格魯姆
摩德埃‧米爾格魯姆(Mordehai Milgrom)現年六十一歲,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依照他的理論「MOND」指出,當物體質量非常輕時,並不遵循牛頓定律而行,這也解釋為何有些星系會產生奇怪的旋轉現象。其符合愛因斯坦之處在於,他以學院派尖端研究者的身份提出MOND學說,與當年愛因斯坦的發跡相似。
阿米力諾‧卡米利亞
阿米力諾‧卡米利亞(Giovanni Amelino Camelia)現年四十二歲,來自義大利羅馬薩皮恩扎大學。他提出了「雙重狹義相對論」,認為光的恒速運動實際上是由其波長決定,他的理論使物理學更加完整,並有助於探索宇宙早期形成的過程。雖然他的理論仍需更多地實驗室數據來證明,但他和愛因斯坦一樣,從不接受以傳統邏輯為基礎的物理學。
馬可波羅‧卡拉馬拉
馬可波羅‧卡拉馬拉(Fotini Markopoulou Kalamara)現年三十六歲,來自加拿大理論物理學院,主攻最紅的「超弦理論」,認為一切物質與空間是由「弦」的震盪所組成。該理論源於來自純數學的推算,目前尚缺實驗依據。她與愛因斯坦相近之處在於:孩提時期的馬可波羅‧卡拉馬拉從未想過自己能成為一名物理學家,而且表現傑出。
愛德華‧威騰
愛德華‧威騰(Ed Witten)現年五十六歲,來自新澤西州高等研究院。他創建了一系列新理論,包括尚未進一步證實的「M理論」(超弦理論的新研究)。他的專注執著精神曾招來一些人的嘲弄,還被稱為外星人,但愛因斯坦在出名之前,也曾享受過「相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