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文志
城市,綠弦紅韻,百采千豔,衢陌歧路萬紛,繫記縷縷扣情鎖憶的故事。
風月無關,光華無涉,曾惦念什麼人情。年輕時在台北求學,最喜歡的街道,雨聲街。尋覓校外租屋時,廣告招租的紅色貼紙鳩集,雨聲街三字勾引精神飛揚。
富有文化意蘊的街。雨聲街包住芝山岩,緊實裹纏惠濟宮、文化史蹟公園、生態綠園、石頭公廟。雨聲街附近環繞情報局威權語言的痕跡,有爭議的戴雨農,以雨聲國小、雨農國小、雨聲新村、雨聲醫院,憑添奇異的濃重紀念。在大學時期,大部分景點都未曾到訪。也許年紀到了,才想著曾經錯過的,或許正等著自己。
雨聲街,士林詩意文青的一條街,情緒在頂樓加蓋六樓蔓延,無由來下望對街漫愁的形象,儲存日常的寒雨孤風。逼仄的都市牢籠,極目盡是混亂活潑的街景。階前情深,語意闌珊又活絡的各種庶市的聲響;夕陽落庭,破碎在我陋鏽的鐵窗。
一條山水潑墨的街。租屋處一樓裂斜的鐵門是過氣街唱藝人,咿呀的悶唱過時的曲詞,唱著青春荒蕪的年紀。樓道老廢荒墨,臨終病奄的味道氣息,梯間東一塊西一塊髒瘀黑青,也有一些蜘蛛網卜卦預言。我看著芝山岩方向,樹杪綠成巫女誘惑的髮茨。
簾外陽炙,鐵皮屋蓄熱令人意識變形,雨聲街的聲響都往上幻昇,撥動租屋處陽台的情緒:隔鄰姊妹青春遐想的衣衫,我停放熱情的球鞋服裝,上班族懶收的垃圾。偶爾在雨聲街觀看人群車流,急躁參差的街廊,亂疊無章的市招鍵響生命靈動的樂歌。
雖名雨聲街,也未必有朝雨浥輕塵的視覺摹感,時而是搖滾樂的街道,店家吆喝聲是開到最強的擴音器。
經常到母校東吳大學參與學術活動時,折道雨聲街,坐在刻意營造氛圍的小店,轉角就能遇見愛恨情仇的咖啡坊,想像濡潤的眼光,在某家小吃飲鋪,我也曾停留在想念我的眼裡。
在雨聲街牌下候望,制式的綠色街牌,如果換掛白色底牌,烙刻青春瘦癯的字體,也許值得舞者在這裡跳一支舞,值得書法家寫一帖墨,值得弦樂家扯一曲。也許,在這裡,什麼都好。
下雨的日子,雨聲街恰如其名,許若有人同我一樣尋思徘徊,尋找應允愛情常伴的契券,笑憶年輕時的愁語,盼耳的聲響在店前簷下播放,拼構一組立體的當年失遇無蹤的你。
雨聲沒有消音,雨聲街還在回憶裡。芝山岩的青石磚牆爬有蔓藤,記載我們東吳幫在雨聲街,猶如當年蘇軾〈定風波〉,穿街通夜在河畔籃球場,吟嘯徐行在牛排店豪食。而今春風酒醒,回首蕭瑟青春年華,豈能無風無雨無晴。
畢業後,我當然沒有留住雨聲街。
雨聲街,我的街道故事,也盡是黴花、綠銅、鏽翡,模糊模糊的,簡短記錄年輕時斗帳高眠的片刻。
幾時回逢匆匆,雨聲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