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住馬來西亞檳城的朋友告訴我一個真實的事,一位非常勤奮的麵攤老闆娘,因為生意好,所以一年到頭拚命的炒麵,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
突然間麵攤休業了半個月,復工時客人問她這些日子跑去哪裡了。
她說去開刀,順便將銀行帳戶裡面的錢轉十多萬的馬幣給醫生(相當台幣一百多萬元)。
台北縣也有一個實例,一個貨運行的老闆從年輕拚到老,從一部車增加到十部車,從一棟房子買到五棟房子,可是從來沒有休閒,不曾出國度假。太太看到別人出國也想出國,他說等有空些再出去吧!在一次人手不足時,他自己開車送貨去,結果忙到半夜腦溢血,住院半年多幸好還能活命,但從此癱在床上,不能再工作,更談不上休閒度假了。
這就應了台灣的諺語「賺得到用不到,眼睛亮亮人難過。」
當然這比時下年輕人未賺先花,透支信用卡,不努力工作先以休閒度假好太多了。但只有賺錢觀而沒有正確的生活觀,這樣子的生活也沒品質和價值可言。
賺了全世界,卻把生命賠進去是沒意義的。
最近突然發覺很多朋友都改變了生活型態,在飲食部分,早上吃地瓜的人一大堆,午餐在公司後面的素食拉麵店大排長龍。抽煙的人愈來愈少看到,聚會時甚至希望安排素食或簡單的有機餐。
談到社會資源以歐美人最在意,朋友傳來一篇文章,一群台灣人在德國吃晚餐,因為異地重聚心情興奮,不免像在台灣一樣點了一大堆菜,結果當然是吃不完,一旁老太婆當面指責,他們還不以為意,老太婆立刻打電話通知環保警察來,二話不說開了五十馬克的罰款。並嚴正提醒,你們不可以浪費社會資源,社會資源是世界公民共有的,不可以任意糟蹋。
這真是給我們非常好的警惕,台灣人大吃大喝,「吃到飽」的餐廳杯盤狼藉,硬塞下不必要的過度食物。或者是精食佳餚魚翅燕窩,這不論是虛榮心或是暴發戶心態都是不足取的。
幸好大家逐漸覺醒,慢慢地以儉樸保育精神為榜樣。很多社會精英、有志之士除了以身作則外還推廣呼應。
在還沒有達到財富自由之前,先求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