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重天下的辜老身後無端跑出三十多歲的女兒,家屬尷尬,世人不忍。一老將軍沒有告知財產何人繼承,兒女在靈堂大打出手,爭的是幾間價值並不高的房子。一企業家明明魂飛九宵,但從海外趕回國的長子拼命要醫生將他再延續幾口氣,因為他要知道龐大的財產如何處置。
現代人已開明,已會注意到自己資產的保全、延續和分散。但開明歸開明,有人還是不相信自己會走得那麼快,自己應還有百年光陰好拼鬥呢!
因此就像康熙皇帝一樣,辛苦六十多年,遲遲不能立嗣,差一點造成帝國崩潰。企業愈大、財產愈多、愈要積極思考和佈署,免生無謂困擾。趁著一口氣尚存,看開些,留下遺囑,可以留存律師處或書面封存。遺囑立下之後,還是要每年檢視一次,檢視得失,再重新安排,以免生者怨、死者悲、旁觀者不安。
資產的分配儘可能周全、合理、合情、公平、公正,甚至還要兼顧到生前無法兼顧到的紅粉知己。或者有什麼心願生前沒做到,生後利用信託或保險去達成。
除此之外,當生病時,如何治療,選擇什麼樣的醫院及治療方式,要不要全力搶救,器官是否捐贈,臨終採取何種模式,要用什麼儀式,儘可能事先預立。我有一位朋友,中年突殞,幸好平時準備周全,除了豐厚的保險金外,身後儀式都已記錄清楚,當我們在教堂參加他的追思彌撒時,看到他的手稿,唱何聖詩,流程如何,一清二楚,家人雖然傷心,但起碼不痛心,此人一生可用痛快形容。
遺囑內也要仔細明載:
一、資產明細。動產、不動產、珠寶、藝品、股票數量、保險、俱樂部等。
二、資產憑證。存摺、印章、股票、股份記錄、信用卡、保險箱、密碼、保險單、保證書、互助會名條等。憑證置於何處,急難時如何取得應用。每一年台灣據聞有數億生前財產在身後消失無影,都是記錄不清的下場。
三、負債記錄。房貸、信貸、車貸、作保、私人借貸,曾有下一代先接受遺產,快樂沒多久後,就接到數億的作保追討,害他一輩子無法出頭,如果記錄清楚,要不要繼承,將是兒女的權益和判應。不要害苦下一代,這也是現代人的重責之一。
四、資產總合。讓自己及家人清楚,到底有多少身價,如何繼承起和再出發。愈是清楚,繼承人的適應時間會愈短,風險也會愈低,遺願更易達成。反之,若不能有效統合,龐大遺產有可能一夕化為烏有,有名的幾件企業家第二代的「王子復仇記」便是因財產消失而引發的。
胡適博士曾說:現代人要有生為死的準備,年輕為老的準備,父母親為子女的準備,身體好的時候為不好做準備,做不到這四點,不能稱為現代人。誠為良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