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藝匠變工人 企業精神消逝

 |2008.02.27
770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星巴克咖啡成功改變美國人喝咖啡的習慣,以標準化的制式流程,把高價咖啡的服務體驗複製到逾一萬五千家店面。但星巴克卻可能正在品嚐自己擴張太快的苦果。

星巴克店門口的黑板字,通常都是今日主廚「特別」推薦,這些推薦文全是當天星巴克總部發送到世界分店的統一指令。以這種方式,星巴克從一九九○年的小連鎖店,急速擴張至目前的規模,幾乎每天開五家新店。

但星巴克創辦人兼董事長舒茲早在去年警告「星巴克已失去企業精神」,星巴克的咖啡已成為標準規格的「商品」,已失去獨特性,提供的咖啡「文化體驗」在急速擴張中稀釋走味,也很容易被競爭者複製。

以咖啡機為例,星巴克為統一規格、提高送咖啡的速度,把原本古意盎然的義式人工咖啡機換成全自動機器。這讓員工看來僅像操作機器的工人,而非星巴克原本刻意營造的咖啡藝匠。曾在星巴克擔任實習的咖啡師富蘭克爾也寫書指出,他在一片混亂下接受訓練,根本沒時間閱讀「精神指令」。到最後這些「咖啡師」只是把配料「草草混合」就做成一杯貴死人的飲料。

投資人似乎相信,舒茲回任執行長後能扭轉這種「商品化」問題。但舒茲要面對更多外部挑戰:麥當勞正在廣設咖啡區,還有許多規模較小但威脅十足的競爭者正在搶生意,更別說星巴克的海外市場,已出現一堆廉價現煮咖啡店。

舒茲目前將降低展店速度,以加強星巴克核心能力。但想把世界極的連鎖集團改造出新風貌非易事,而員工大多數都是打零工,想讓他們都燃起咖啡熱情,更是艱鉅挑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