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關節嚴重損傷,以往大多以復健治療或是進行大傷口開刀,結果不是效果不佳就是復原困難,榮總骨科近年以關節鏡手術,治療因運動造成的肩關節損傷,七成以上患者,可恢復到傷前的運動狀況。
中華職棒興農牛球員張家浩,十幾年來,每天至少投球二百多次,前年七、八月發現肩膀不舒服,手一舉高就疼痛,連洗頭都困難,經診察發現是肩盂唇撕裂、肩旋轉肌關節囊韌帶損傷嚴重,經保守治療仍不見效果,醫師建議開刀,且須有約半年的復原期,張家浩雖擔心漫長的復原期,會賠上職棒生涯,因連日常生活都已受影響,因此接受手術治療,去年一月底開刀,約一年的復健、觀察,肩膀活動力已經恢復以往。(記者邱麗玥攝)
台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指出,棒球選手需進行投擲動作,外旋、外轉,對肩關節產生的強大力量,約等同用腳踢球力量的四倍,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關節受損。除了棒球選手,網球、標槍或游泳選手也容易發生。
馬筱笠說,多數肩關節受損,可透過適當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復健、增加肌力恢復,但治療無效時就須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大傷口也傷及正常組織,目前較利於病人的方法,是進行內視鏡微創手術,透過約三個左右的小傷口,進入關節內進行撕裂縫合。
微創手術復原期較短,不過術後也須約三個月,才能逐漸恢復簡單輕量運動;半年後才能逐漸恢復激烈重量運動。
醫師提醒,運動選手常因怕耽誤運動,或擔心恢復期過長而忌誨手術,然肩關節受傷未休息或治療,將造成更嚴重傷害,建議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