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解困大家一起來
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蕭碧涼:從佛光山成立的那一天起,推動慈善公益工作一直是星雲大師不變的願力。早在民國56年時就成立「急難救助會」,每年都會舉辦冬令救濟,而慈悲基金會設立後更擴大服務範疇。從921地震到南亞海嘯,只要一有災難發生,基金會就立刻動員世界各地佛光人前往救災,大師指示開放各地道場、仁愛之家、育幼院作為災民與災童的緊急庇護所;不只提供物質協助,也給予心靈輔導,陪伴災民走出喪親之痛。除了天災外,一般家庭若突遭變故或遇重大疾病,同樣也能向基金會或各地佛光山道場申請協助。救災解困大家一起來,佛光山提倡「以慈善福利社會」為宗旨,基金會將永遠為有需要的民眾提供最即時的急難救助服務。
幫助更多家庭走過人生關卡
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根據統計,近年有愈來愈多家庭陷入貧窮與失業,由於他們不符合社會救助法的中低收入戶補助標準,導致生活陷入困頓,成為急待救助的「急難家庭」。有鑑於此,從民國九十一年起,基督教救助協會就以教會為社區服務中心建構「1919社服暨救助網絡」,並於隔年發起「急難家庭救助計畫」,希望集結大眾愛心來救助這些遭遇急難的家庭。所謂的「1919」就是取其「要救!要救!」的諧音,為了幫助更多等待救援的急難家庭,協會希望能順利募集兩千萬元,幫助一千個家庭順利走過人生關卡。
號召信眾投入救災工作
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處長吳麗娟:秉持恩主公慈悲濟世的信念,「社會公益」與「救急救困」一直是行天宮數十年來的使命,除了定期舉辦「寒冬送暖」的關懷活動,幫助急難救助家庭、低收入單親家庭外,也號召信眾投入社會救災工作。行天宮的救助範疇共分為「家庭急難」、「學生急難」及「醫療急難濟助」三大面向,當民眾發生緊急困難時,可以立刻向各地社會局或政府單位提出補助申請,再轉交行天宮處理,藉此讓大眾的愛心可以照顧到每個需要家庭,達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目標。(羅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