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小朋友們,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春日暖暖,很適合外出走走呢!你聽過「上巳節」嗎?這個被歷史淡忘的節日,現已和「寒食節」成為文獻上的名詞了。上巳節和寒食節有個共同含義,就是要好好把握春日好時光。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切莫辜負好光陰!所以,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正是唐代詩人崔顥的〈上巳〉。
本詩第一句「巳日帝城春」,巳日指的是農曆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此時京城滿是春天氣息。一個「春」字點出春暖花開、充滿生機的季節。在《論語》裡記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寫的就是上巳節的情景。
第二句「傾都祓禊晨」,祓禊是中國傳統習俗,相傳春、秋兩季在水濱舉行祭禮,洗塵去垢,消除不祥,稱為「祓禊」。也就是說,到了上巳日一早,全都城的男男女女都會穿著春服到郊外踏青,祓除不祥。所以,首兩句以「春」、「晨」點出春日的美好景象。
第三句「停車須傍水」,河濱人潮洶湧,須依傍河水停好馬車;第四句「奏樂要驚塵」,沿路奏樂聲不斷,似要驚起塵埃。這樣車水馬龍的景象,形容熱鬧非凡之場面。從「停車」、「奏樂」可知百姓傾城出動,到水濱遊玩,沿路熱鬧的景象和著吹奏的樂聲,傳達民眾愉悅歡快之情,迎新去舊,洗滌塵埃,正如河水生生不息。
第五句「弱柳障行騎」,柔弱的枝柳茂盛如林,擋住了沿路行人與馬車的路徑。第六句「浮橋擁看人」,河上的橋墩擠滿觀看人群。從一個「障」字,說明春日草木蓬勃的景象;一個「擁」字道出觀賞人潮,呈現人滿為患的動態感。
第七句「猶言日尚早」,觀賞民眾說現在時間還很早;第八句「更向九龍津」,因此群眾紛紛前往九龍江看熱鬧了。末兩句從「日尚早」、「向九龍津」,可知暮春三月生機蓬勃,景色優美,人們把握時光,不忍錯過美好的早晨,急往九龍津觀覽美景。
小朋友們,詩人透過上巳日,寫出春日祥和、春暖花開,民眾紛紛出遊的和樂情景。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大家出遊同樂、喝得暢快的好日子,正是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雖然現今節日中,上巳日已悄然被淡忘了,但仍留存在歷史的記憶裡。
看完這首詩,記得好好把握春日時光,計畫美好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