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一九五三年,三十六歲的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神父錫質平,從法國馬賽海港搭乘往東方的郵輪,輾轉近半年在十月來到台東。日後,陸續有四十七名神父、修士踏上這趟漫長旅程,開始在台東的經濟、教育、醫療、文化,甚至早期冷門的考古、環保、社會救助寫下感人故事,也是台東的歷史縮影。日前,白冷外方傳教會在台東市杭州街辦公室,展出神父、修士的老照片和故事。
白冷會常務董事張佳雄說,錫神父剛到台東時看到原住民竟然這麼多族群,呆坐在路旁不知所措,一名住在大武的劉姓排灣族頭目,夢到有外國人到台東,於是頭目跑到台東市,果然找到錫神父,要求他到大武地區傳教,正在困惑中的錫神父相當高興允諾,這個恩典開啟了錫神父和白冷會在台東奉獻之路。
錫神父看到原住民、偏鄉生活困苦,缺少教育機會,於是興建「培質院」提供初、高中學生住宿,並幫忙補習,包括前高鐵執行長歐晉德、前台東縣長徐慶元等,均曾接受過培質院栽培。一九六一年白冷會建台東聖母醫院,是在地首間擁有三十床病床的專業產房,當時有「台東地區半數以上的小孩,都在這裡誕生」的說法。
八十七歲的歐思定修士隨身帶著「放棄急救」切結書,他說,早已決定留在台東終老,「我連大體都已捐出來了」。這群白冷會的修道人,超過漫長的一甲子深入偏鄉、原住民部落、離島,以「愛」為腳印,奉獻台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