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書自己出版
今年八十歲的詩人余光中創作豐富,共出版論述近三十種,散文十餘種,直到今天依然沒有停筆,令人佩服。但是余光中的第一本書卻出版得很不順利。那是民國四十一年,余光中蒐集三十首曾在報上發表的詩,準備付梓,取名為《舟子的悲歌》。當時台灣的出版業不太興盛,再加上余光中的名氣還不響亮,因此無人願意出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余光中只好自費出版。他用自己的稿費,再向家裡借了一筆錢。《舟子的悲歌》共印了一千本,上市後余光中自己向書店推銷,賣了三年才售完。提起這段塵封已久的往事,余光中沒有一絲不悅,反而十分欣慰。他形容首次出書的感覺跟「初戀」一樣;期待中帶著難以形容的喜悅,每天的情緒都很高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是讓人難以形容忘懷的事,直到今天,想起來,還讓我心動不已。」 《蓮花開落》無人問
無獨有偶,林清玄的第一本書也出得極不順利。民國六十四年,林清玄剛出道,雖然他已在媒體發表了不少散文,漸漸有了名氣,但是,居然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他的處女作《蓮花開落》。問了十幾家出版社,沒有一家回應,更不要說看他的作品,林清玄好難過,幾乎不敢再去投石問路。後來他決定,只要有人願意出版,他可以不談任何條件。沒有多久,朋友幫他找了一家剛成立的出版社,對方願意出版他的書,而且付了二千元當稿酬,盤據在林清玄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他打心裡感激,發誓要更加努力寫下去。沒有想到出書不到一個星期,出版社突然倒了,蓮花還未開放,就殞落了!
「賣得慘極了!」林清玄回憶當年的情景說。但是他沒有洩氣,繼續寫下去,過了幾年,他就開始在文壇大放光彩。民國八十三年,林清玄的第一本有聲書《打開心內的門窗》出版,每套售價三千二百元,估計共售出十六萬套,合計台幣五億餘元,這是當年轟動出版業的一件大事。林清玄也成了國內版稅最高的作家。
《窗外》洛陽紙貴
曾以《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等長篇小說轟動文壇,一夕之間成為最受讀者歡迎的瓊瑤,寫作歷程堪稱順利。瓊瑤的第一本書《窗外》,即引起廣大讀者注意。《窗外》最早在皇冠雜誌連載,時間是民國五十一年,刊出後造成很大的轟動,隨即出版單行本,三日內搶購一空。當時中廣公司以「小說選播」的方式,同時以國、台語播出,更加助長了這部小說的聲勢。
瓊瑤十四歲就開始寫文章,都發表在學校的刊物上,到了十六歲,她的作品才陸續在報章雜誌與讀者見面。《窗外》洛陽紙貴時,有兩家電影公司將它搬上銀幕;一部是由廣播明星崔小萍導演,趙剛、白茜如等人主演;另一部是由宋存壽導演,剛出道的影星林青霞主演,不過後者並未推出上映。
《窗外》是描寫一位十六歲的女學生江雁容,與她的國文老師康南之間的師生之戀。從小就有寫日記習慣的瓊瑤,在撰寫《窗外》時,經常翻閱以前的日記,來捕捉學生時代的種種。
瓊瑤曾透露,《窗外》如果有什麼成功的話,應該完全歸功於她有寫日記的習慣。當時不少讀者猜想,瓊瑤就是《窗外》中的女主角,但是瓊瑤否認此說。
深水炸彈,一砲而紅
活躍文壇多時的小說家廖輝英,民國七十一年,首次參加第五屆時報小說獎,即以《油蔴菜籽》獲得短篇小說首獎。隔年,《油蔴菜籽》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廖輝英還參與編劇工作。此片獲得第二十一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同時印成書籍。這是廖輝英第一本書,銷售成績相當可觀。
很多人羨慕廖輝英「深水炸彈,一砲而紅」,殊不知在發表《油蔴菜籽》前,廖輝英已有十餘年的投稿經驗。據廖輝英透露,她在北一女初中部就讀時,就開始投稿,文章經常刊在新生報、中央日報、聯合報。當時她擔心別人說她的文筆欠佳,因此不時更換筆名。廖輝英自己也不記得到底用了多少筆名。
《油蔴菜籽》走紅後,一些出版商有意發行廖輝英早期的作品,但是沒有成功。廖輝英覺得學生時代的創作,有些地方不是很周延,不適合結集出書。她認為,年齡愈長,思路愈周密,文筆也比較成熟。果然不錯,她的第二本書《不歸路》,獲得更多的掌聲,喜愛她作品的讀者也跟著增加,從此廖輝英成為專職作家天天寫稿十小時。成功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辛勞。
小家庭的喜劇
出版三十多本書的薇薇夫人,在未寫作前,並不知道什麼叫「專欄」,後來因為寫「小家庭的喜劇」系列文章,才知道「專欄」是怎麼一回事。最令她不可思議的,自己竟做了三十年的專欄作家。
民國五十三年,本名樂茞軍的薇薇夫人,利用空閒的時間,不時向聯合報投稿。當時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把自己與先生、孩子之間發生的事,以幽默俏皮的筆,寫成一篇篇具有可讀性的文章,並取名「小家庭的喜劇」。
十個月後,報社主動與她聯絡,問她是否有興趣加入「家庭版」寫稿的行列。報社並為這個專欄取名「薇薇夫人」,從此樂茞軍化身「薇薇夫人」,固定在聯合報家庭版出現。幾年後,薇薇夫人的名氣愈來愈大,向她索稿的出版社也跟著多起來。《小家庭的喜劇」》內的文章,就是在她做了七年的專欄作家後結集出版的第一本書,不過出書時,書名改為《融融集》。
「因為每一篇文章都令我想起與子女一起成長的甜蜜歲月。」薇薇夫人坦承,《融融集》也是她所有作品中最愛的一本。這幾年,她搬了幾次家,許多東西都丟了,唯獨這第一本書,依然保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