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凍生命的樂章》外勞看護 待之如家人

陳宏 |2008.02.11
559觀看次
字級

護士亭亘、喜好文藝,受過朗誦訓練,她經常把她讀過認為感人的小品文章,在床邊念給我聽。

最近她選了一篇詩作,訴說菲律賓有些年輕力壯的母親,何以離開家園,放棄天倫之樂,到國外幫傭,再把錢寄回,改善生計。

雖是推想揣測之作,然而,詩人用了第一人稱,詩分七節,縷述其心路歷程,層次分明,令我頗為感慨,特介紹如下:

題目:沒有柵欄的監獄

原作Castro Felisa Venegas(菲律賓)、譯◎楊珊珊

百萬的菲律賓人/為什麼一個接一個地離開家園?/我哭紅了眼 卻也振作精神步上這條路/她們無視前面的險阻/縱使心中有疑慮 她們也不會放棄/她們心中只想著將會擁有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博奕

/繁華如過眼雲煙/摩天大樓是牢籠/我待在陌生人家/只有淚水與悲哀/沒有人知道我為何在此/在沒有柵欄的監獄

/被未來的憧憬牢牢綑綁/交換家人脫離貧困/枷鎖讓心滴血/日思夜想家中待哺的幼兒

/自由的軀體像不止息的機器

/在沒有欄柵的牢裡 日夜在暗地的角落哭泣/還有多少母親離家/為著家人的幸福?/還有多少襁褓成長/沒有親娘摟抱呵護/只要菲律賓經濟持續低迷/只要官員們依舊貪腐成習/到國外謀生將永遠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即使那樣的生活是牢獄/在沒有柵欄的監獄

第一節是序文,「我哭紅了眼,卻也振作精神步上這條路」。

第二節是啟行前的無奈,狠一狠心還是走吧!「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賭(博奕)」。

第三節是到了雇主的家,一個陌生的地方,「只有淚水與悲哀」。

第四節是把雇主的家,形喻為「沒有柵欄的監獄」,「交換家人脫離貧困」。

第五節是進一步把工作形喻為「枷鎖」,「日夜在暗地的角落哭泣」。

第六節是為持續不斷的後繼者怨嘆。

最後一節是結論:詩人設定了兩個「只要」的情況,如不排除,到國外謀生,將不能避免。「即使那樣的生活是牢獄,在沒有柵欄的監獄」。

時下家中有老人、病人,雇用外勞的機率很高,不知台灣的雇主,看到這篇詩文,有何感覺?

在漸凍人病房,外勞的人數不少,來自菲律賓、印尼、越南,都受到相當的尊重與肯定。雇主也多能體會外勞離鄉背井的思親情結,待之如家人。

其實外勞在漸凍人病房,固然是照料病人的生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象徵了家屬對病人的關懷。

讚歎詩人列出的兩個「只要」,目前台灣也面臨同樣危機,「菲律賓經驗」可為台灣鏡鑑。

(劉學慧/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