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縫長圓柱體一問驚了 專家說千萬年前「生痕化石」

 |2022.02.18
2287觀看次
字級
石頭縫長圓柱體一問驚了,專家說是千萬年前「生痕化石」。圖/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位基隆八斗子地區,周遭八斗子望幽谷海蝕平台地形,有一些雖然微小卻深具意義的地質現象「痕跡化石」,又稱「生痕化石」。圖/海科館提供
石頭縫長圓柱體一問驚了,專家說是千萬年前「生痕化石」。圖/海科館提供

【本報基隆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周遭是海蝕平台地形,最近有民眾將一塊石頭送到館內請專家了解,石頭上面依稀可見小洞穴、爪痕、凹陷與小孔,研判是千萬年前生物存在的痕跡,證實是「生痕化石」。典藏組主任施彤煒說,因生物在鬆軟的泥地上爬行、挖掘、鑽探而製造出一些小痕跡,經過了千萬年後被凝固而形成。

海科館位基隆八斗子地區,周遭八斗子望幽谷海蝕平台地形,有一些雖然微小卻深具意義的地質現象「痕跡化石」,又稱「生痕化石」。在戶外館區看山看海時,可能與數萬年的化石相遇。

近期有民眾在海科館館區撿拾了一塊「痕跡化石」送到海科館找專家了解,海科館針對石頭上面依稀可見的小洞穴、爪痕、或隱隱約約的凹陷與小孔,研判是百萬、甚至千萬年前生物存在的痕跡。牠們因在鬆軟的泥地上爬行、挖掘、鑽探而製造出一些小痕跡,經過了千萬年之後被凝固而形成。

海科館研究典藏組主任施彤煒說,針對這石頭與圓柱的形成,研判早期可能是經由一隻小動物,假設是一隻小螃蟹不斷的在這砂地間行經,長久下下挖出一個穴道。這洞穴底土因慢慢凝固,形成了通道,在這個過程中,新沉積的細砂再一次填充進來,就形成這一支小砂柱。因為先後凝固過程的差異,所以質地就會不一樣。

施彤煒表示,海科館周圍岩層屬於北海岸著名的大寮層,這些距今2000萬的地層裡曾經生活著豐富的海洋生物,而這些洞穴、爪痕、足跡就正式這些生物造成的。但海岸與礁岩區具有危險性,不管是溼滑的地面、強勁的海風與海浪,都具有潛在的危險。

海科館長陳素芬說,到海科館參觀與走遊,不論館內的展館與戶外旳館區,都具有豐富與多元的資源和探索的學習,從化石中探索與了解問題,也是博物館海洋地質與地球科科學相關的教育活動。4月將有「億萬年的見證~海科館化石微特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