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縫長圓柱體一問驚了 專家說千萬年前「生痕化石」 |2022.02.18 語音朗讀 22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石頭縫長圓柱體一問驚了,專家說是千萬年前「生痕化石」。圖/海科館提供海科館位基隆八斗子地區,周遭八斗子望幽谷海蝕平台地形,有一些雖然微小卻深具意義的地質現象「痕跡化石」,又稱「生痕化石」。圖/海科館提供石頭縫長圓柱體一問驚了,專家說是千萬年前「生痕化石」。圖/海科館提供 【本報基隆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周遭是海蝕平台地形,最近有民眾將一塊石頭送到館內請專家了解,石頭上面依稀可見小洞穴、爪痕、凹陷與小孔,研判是千萬年前生物存在的痕跡,證實是「生痕化石」。典藏組主任施彤煒說,因生物在鬆軟的泥地上爬行、挖掘、鑽探而製造出一些小痕跡,經過了千萬年後被凝固而形成。海科館位基隆八斗子地區,周遭八斗子望幽谷海蝕平台地形,有一些雖然微小卻深具意義的地質現象「痕跡化石」,又稱「生痕化石」。在戶外館區看山看海時,可能與數萬年的化石相遇。近期有民眾在海科館館區撿拾了一塊「痕跡化石」送到海科館找專家了解,海科館針對石頭上面依稀可見的小洞穴、爪痕、或隱隱約約的凹陷與小孔,研判是百萬、甚至千萬年前生物存在的痕跡。牠們因在鬆軟的泥地上爬行、挖掘、鑽探而製造出一些小痕跡,經過了千萬年之後被凝固而形成。海科館研究典藏組主任施彤煒說,針對這石頭與圓柱的形成,研判早期可能是經由一隻小動物,假設是一隻小螃蟹不斷的在這砂地間行經,長久下下挖出一個穴道。這洞穴底土因慢慢凝固,形成了通道,在這個過程中,新沉積的細砂再一次填充進來,就形成這一支小砂柱。因為先後凝固過程的差異,所以質地就會不一樣。施彤煒表示,海科館周圍岩層屬於北海岸著名的大寮層,這些距今2000萬的地層裡曾經生活著豐富的海洋生物,而這些洞穴、爪痕、足跡就正式這些生物造成的。但海岸與礁岩區具有危險性,不管是溼滑的地面、強勁的海風與海浪,都具有潛在的危險。海科館長陳素芬說,到海科館參觀與走遊,不論館內的展館與戶外旳館區,都具有豐富與多元的資源和探索的學習,從化石中探索與了解問題,也是博物館海洋地質與地球科科學相關的教育活動。4月將有「億萬年的見證~海科館化石微特展」。 前一篇文章 外出戴口罩環境變好 環境檢舉達人少賺錢! 下一篇文章 小鄉垃圾賺大錢!雲林二崙回收變現率最高有撇步 熱門新聞 01【斗室有燈】老男冒險記2025.11.1402【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3【經典新話】歸亞蕾 超越世代傳奇影后2025.11.1504【大師身影】 曲歌繞梁: 弘一大師李叔同(下) 2025.11.1405【營養專欄】掌握五原則 輕鬆控糖2025.11.1506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7佛光山頒三好助學金 鼓勵學生安心學業2025.11.1408法華禪寺 彩繪燈籠2025.11.1509【海闊天空】濟州島旅記 解鎖美景美食2025.11.1510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日月潭沒降雨蓄水率增加 水力發電助攻屏東書院園區公告 不能再亂餵鳥類及野生動物 尊重原民文化 七彩湖擬畫保護區盼善意對待海洋 屏東再啟動回收廢漁網計畫要維護生態 丹大地區劃設保護區桃園市復興區櫻花開 罕見「藍喉太陽鳥」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