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受雇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為5萬5754元,年增2.94%,但扣除物價指數後,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1422元,年減0.04%,是近5年首次全年負成長。圖/曾吉松
【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今(17)日公布,110年全體受雇員工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3211元,年增1.93%;每人每月總薪資為5萬5754元,年增2.94%,但是扣除物價指數後,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1422元,年減0.04%,是近5年首次全年負成長,可見國人去年薪資成長都被通膨吃掉,實質購買力下降。
主計總處表示,110年12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雇員工人數817萬3千人,較上月底續增3千人或0.05%,是連續6個月正成長。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12月底受雇員工總數817.3 萬人,與去年同月年增二萬人,也較去年4月前增加2000人,從去年五、六月疫情減少後,從七月以來連續6個月成長,總數人數確實回升,但各業有別,製造業全年加1.8萬人,醫保健社會工作1.3萬人,但受疫情深的藝術樂休閒服務減1.1萬人、其他服務業減少5千人。
薪資部分,去年十二月全體受雇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4000元,月增0.79%,年增2.65%;總薪資平均為5萬4989元,年增2.74%。
圖/余承翰
110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3211元,年增1.93%;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萬5754元,年增2.94%,主要與廠商調薪、發放獎金及員工酬勞(紅利)有關。
不過去年物價指數飆升,剔除物價因素後,去年受雇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1422元、年減0.04%,是106年以來首次負成長。
陳惠欣表示,去年雖有疫情影響,但受雇員工全年經常性薪資增加1.93%,高於前一年的1.48%,全年總薪資也年增2.94%,雖然扣除物價後,實質經常性薪資是-0.04%,受到物價影響,但是去年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5萬3445元仍年增0.96%,實質購買力還是正成長。
她說,這幾年廠商發放薪資結構中,非經常性薪資占總薪資比率已從18%增加到22%,因此經常性薪資增幅較少,但實質總薪資還是呈現正成長。
110年全體受雇員工全年總薪資,以海洋水運業的14萬7586元最高,年增47.39%,反映陽明、長榮等海運公司去年業績大增行情;其次是其他金融服務業12萬2233元,年增9.68%、證券期貨及金融輔導業11萬4546元、年增21.65%,排名第三,薪資相對高;其他汽車客運業29261元、美容美髮美體業29888元相對較低,主要都是受疫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