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人祥說多起泰國移工感染急性病毒性A肝,可能是太想念家鄉食物,生食了受汙染的食材(泰國傳統飲食示意圖)。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疾管署15日表示,近期急性病毒性A肝病例明顯增加,超過6成個案來自泰籍移工,呼籲即便太想念家鄉菜,也要避免生食生飲。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依監測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15日,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本土病例達28例,相較去年同期11例(皆為本國籍民眾)顯著增加。
進一步分析發現其中18例為泰籍移工,分別為桃園市10例、台中市3例、台南市2例及新北市、彰化縣與南投縣各1例。換句話說,超過6成病例是泰籍移工,經疫情調查發現,多數病例具有生食習慣,例如攝食受汙染的食材。
莊人祥說,泰籍個案間多數沒有明確關聯性,即使是同公司員工,也沒有共同住宿或共食習慣,推測可能是移工想念泰國家鄉食物,曾到特定商店採購食材,研判其中有食材受污染遭生食,個案傳播鏈仍待衛生單位進一步調查。
莊人祥表示,將由地方勞動部門協助衛生單位向移工進行衛教;另外,若移工住宿出現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住民有共用衛浴環境,衛生單位將針對可能感染的高危險暴露者列冊,提供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疫苗接種。
疾管署呼籲,民眾務必落實正確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處理食材時應將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生食生飲或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餐點,聚餐共食時應使用公筷母匙;並建議無A型肝炎保護性抗體者,前往醫療院所自費接種2劑A型肝炎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說明,病毒性A型肝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可藉由食用受病毒汙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手部接觸到帶病毒者的糞便後,如未澈底清潔雙手,再接觸食物或口部也可能造成間接感染。
A型肝炎潛伏期約15至50天,平均為28至3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並終身具有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