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和尚:用因緣法、空性慧觀世間 人生才會自發性地發菩提心、大悲心
【人間社記者妙方大樹報導】全國各大專院校校長、主任、教授及老師二百餘人,一月三十日起齊聚佛光山,參加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華大學主辦為期五天的生命教育禪修研習營,專心修定,期未來教導學生時,能更有耐心,更能因材施教。(人間社記者莊美昭攝)
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暨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昨天指導禪修時,叮嚀教師上山參加活動,應放下萬緣,專心修定,並教授使用數息的方式修禪,一心一意照顧呼吸;並指出世間法只是約定俗成的概念,如此的知識、常識在事件發生的當下,不一定派得上用場;只有佛教指出了世間的真相,說出萬物都是由四大—地、水、火、風組合而成,雖然不能否認其功能,但都是無常、不真實,故說一切皆空,讓人明白要隨遇而安、不易衝動,才會隨緣自在。心定和尚更進一步說明,「無常就是希望,危機就是轉機,要用因緣法、空性慧來觀世間,人生才會謙虛,才會自發性地發菩提心、大悲心。」鼓勵教師在課程中用功外,結束回去後,更要找時間下功夫、養成習慣,在動中磨練。
佛光山電腦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與教師分享,在現代生活當中,禪修是一種淨化學習、心靈療癒、創造奉獻、生命回歸,可使大眾斷除煩惱,找回心的自覺能力;並說明透過生活當下的世俗諦,可令我們產生出離的智慧,菩提智慧無法離開世間而得到,應自有限的生命去服務大眾,才能創造出生命的價值。
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運用其擅長的禪悟心理諮商法,說明「執著」源自不安,要努力淨化自我的執著、往外開展,強調雖行於空仍要植眾德本,開悟即是同理心的開展。最後,以天台宗四禪定的境界,勉勵學員應以初禪「覺、觀、喜、樂、一境性」的境界,於日常生活中自我期許、觀照,隨時調整當下的心態,時時做自己的主人。
後續,更繼續進行禪修、金剛經之般若禪觀修行法門、習禪的助道因緣、點燈祈福、巡山禮聖文化之旅等課程,讓教師遨遊於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