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紹興、福州、台北、台南中國古城珍貴歷史影像:華南地區(14-13)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2.11
1436觀看次
字級
1900年,台南府城大北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00年,台南府城小南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浙江紹興城內水道旁放置的酒甕。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浙江紹興城水門。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清末,台北西門外鐵路。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30年代,福建福州西湖邊殘留的城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00年,日軍占領下的台南府城小北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浙江紹興歷史悠久,城市歷史已經超過2500年。西元前490年,越王勾踐修建城牆,但初期規模較小。西元600年左右,隋朝擴大城池規模,稱為「羅城」,到了1223年南宋年間,紹興城大體範圍與規模才定型。直至清朝末年,除了加開城門之外,並無太大變動。

民國時期,因為建設公路、引水排澇等原因,陸續拆除了幾個城門。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為了方便市民躲避空襲向城外疏散,便拆除紹興全部古城牆,歷經千百年風雨的紹興古城牆、古城門蕩然無存。現在所見的城牆城門,皆是後來才重建的。

台北共有5座古城門,分別是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皆是清光緒年間所建造,其中西門為5座城門裡最華麗的。1900年日治時期,因土地計畫拆除,其他4座因民意反彈而得以倖存至今。

台灣台南府城,始建於1723年清雍正年間,初期是木柵城,後改成三合土建造,共有大北門(拱辰門)、大西門(鎮海門)等14個城門。日治時期,因引入西方都市計畫,城牆不再具有防禦功能,因此逐漸拆除,如今只剩大東門、大南門、西外城的兌悅門與拆遷至成功大學的小西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