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2021年貿易逆差擴大至歷史最高水準,除了反映美國經濟實力,也可以看見對中國大陸進口依賴不減。
美國商務部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年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連續兩年擴大,增加26.9%至8591億美元。全年進口額與2020年相比,成長20.5%至3.39兆美元,出口額成長18.5%至2.53兆美元。
川普加稅施壓
逆差縮小趨勢短暫
《華爾街日報》引述商務部指出,美國的全球貿易(貨貿與服貿)逆差去年增加27%,達空前新高的8591億美元,遠超過舊紀錄2006年的7635.3億美元。若不計通膨,美國前次外貿收支平衡已是1960年的事。
美國2021年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增加14.5%至3553億美元,排名第1,為3年來最高;前總統川普任內對大陸加徵關稅、施壓中方加碼採購而顯現的逆差縮小趨勢戛然而止,2020年受疫情封鎖等影響,美中貿易逆差3103億美元,為10年新低。美中貿易逆差最高紀錄為2018年所創的4182億美元。
至於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增加28.9%至401.9億美元,在各國中排名第9。美國2021年自台灣進口增加27.7%至771.4億美元,台灣成為美國第8大進口國,較前1年躍居兩位。市場憂心此結果可能導致台灣被列入匯率操縱國,我央行官員表示,美國需求增加才是關鍵,而非匯率因素。
協議2年期滿
陸未達採購目標2/3
與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相比,美國2020年和2021年自中國大陸進口較2018年和2019年少5%。 同期間,自其他亞洲國家在疫情期間進口大增,其中越南大增57%,台灣、泰國、馬來西亞也均有2位數字成長。
美國2020-21年自瑞士進口勁增高達61%,主要反映黃金和其他貴金屬進口激增。
在中國大陸與川普政府達成第1階段貿易協議兩年後,大陸距美國規定的採購目標完成不到3分之2。大陸外交部此前回應,貿易戰沒有贏家,雙方應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來解決。
綜觀大陸各個採購項目,能源採購最少,採購金額只達到承諾目標的3分之1左右,農產品進口最接近目標,履行約83%的承諾。大陸承諾購買最多的製造商品,採購額不到承諾目標的65%。
代表製造商的美國製造業聯盟(AAM)和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指出,大陸的表現令人失望。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本月初談到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時表示,要針對未達成的目標追究北京的責任。
對於大陸並未實現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白宮發言人莎奇表達關切,並表示會持續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與其團隊接觸,確定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