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台灣經濟每況愈下,社會大眾對未來前景都感到相當憂心悲觀,不少人甚至將矛頭指向新政府,以發洩心中積鬱的不滿。我想藉這次演講的機會與大家分析,究竟是阿扁團隊經驗不足,導致舉國經濟蕭條;還是因個人理財投資,犯下無可彌補的錯誤,以致讓自己的財富縮水。
民眾對房地產過度熱衷
首先,如果將自己十年前的財務狀況與現在做個比較,顯然大部份的人是縮減。其中原因之一是這十年內民眾普遍對土地、房地產過度熱衷。我有個親戚以往只要身邊有閒錢就買地,當初顯得很風光,如今落得經常趕三點半。過去我們總認為「有土斯有財」,所以只要有能力,便投資於房地產。但是這幾年的發展,房價直直落,許多人的資金都被套牢在房子,不可自拔。因此這十年來讓大家資產縮水的第一個原因,是社會大眾對房地產情有獨鍾,並且樂此不疲。
早在民國八十年,我應邀到各地演講時,就預測未來的房價只會下跌。可是那時候不少人拼命買房子,不希望做無殼蝸牛,如今台灣民眾自有房屋比例達到百分之八十六點九,擁有兩棟以上房子的人數比例,不在少數。現在這些全成為沉重的負擔。
投資科技股傷痕累累
第二個讓大家資產縮水的原因是台灣從九十年代起,緊隨美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許多人買科技類股,一度讓他們賺進不少收入;可是好景不常,現在也都被套牢。過去十年,台灣曾是晶圓代工的王國,稱霸全球。不過此番榮景不再,未來這條路會相當坎坷。鴻海郭台銘就公開表示,台灣科技產業即將走入微利時代,業者的利潤愈來愈微薄。留意股市發展的人,赫然發現許多一度榮登股王的產業,結果都不盡理想。
我常說一個人財富的增減,關鍵在是否理性從事投資。我強調所有投資過程中,一定要非常冷酷無情,亂投資實乃失敗之源。投資這件事是非常嚴肅的,千萬不要迷信電視台解盤老師的話。股市中流傳一句名言:股市中賺錢的不到百分之十,賠錢的將近百分之九十。這是因為其中充斥諸多盲從散戶,到處打聽明牌。其實投資重要是得充分研讀資訊,它會讓你對全世界脈動敏感,拓展見聞。因為國內外的政經情勢,都會影響到股價的漲跌、盤勢的發展。切忌把買賣股票只當成賺賠間的交易行為。
金融改革大打折扣
現在全世界經濟進行大調整,台灣的經濟即將面臨十年來未曾有的挑戰。大家不了解整個大環境的趨勢所在,一味把阿扁當成箭靶。過去台灣光復五十幾年來,是第一流人作生意,第二流人搞政治。半世紀的台灣經濟奇蹟,是商人帶著政府官員向前衝。可是這些人如今鎮日透過電視叩應節目,宣洩對政府的不滿;你說我們的經濟怎麼會好轉?
依我看目前台灣經濟的轉型很正常。自一九九○年台灣資金流向大陸約有一千五百億美金以上,這是李登輝擔任總統期間的統計數字,這些錢都是去大陸去做投資。然而台灣的有錢人為規避遺產稅,把錢匯到國外將近三千億美金以上,這些錢都是放著不動。數字會說話,兩相比較,我們才會發現到底哪個問題比較嚴重。我建議把遺產稅比率降低,比照香港、新加坡課百分之十七點五的遺產稅。這樣我們的競爭力會相對提高。
目前國內失業率節節升高,依我看無論政府怎樣找尋對策,一時之間都無法有顯著改善。美國二月份的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八、日本百分之五點七。台灣百分之五點一八。全世界失業率低於台灣者僅有韓國的百分之三點三、新加坡四點八,可見相形之下,台灣並非最差。
眼前大家都把目光焦點放在中國大陸,台灣、大陸的工資相差十倍,其次大陸人急著想賺錢,工人一天超過二十小時,賣命工作。反觀台灣的狀況,有些人寧可失業,希望職場環境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工作精神相對差很多。最近日本的工作態度亦明顯提升,不少年輕人現在領的薪水約台幣三至五萬,可是幾乎每天晚上都忙到十一點下班。
這其中是因為過去十年來,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韓國、日本這些國家,一些重要大企業相繼垮台;因此它們痛定思痛,力圖改革。而台灣過去十年來,雖然亦受到景氣循環的影響,畢竟垮得不夠徹底。所以大家有點麻痺,活在繁榮的假相。政府稍微做點金融改革,相關業者立即聚眾示威遊行。阿扁政府就畏首畏尾,改革只推動半套,妥協、修改後,力道就差很多。
許多民眾都抱怨自己的資金被套牢在股市,依我看眼前台灣的狀況是,電子業頂著高科技光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搶現金。例如台積電手上有六百億、聯電五百億。如果之前一些體質不良的企業倒閉的夠徹底,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以眼前現況,只是苦了投資大眾。
話說回來,從二○○○年至今,全市界股價跌得最慘的首推德國,從八一六九點跌到二四二四點,跌幅是百分之七十,去年德國有八萬八千多家百年老店關閉。其次美國、日本近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亦是慘兮兮。一九七○年到一九八○年,因為兩次能源危機,創造投資神話。中東戰事使石油一桶由兩塊美金漲到四十一塊六,油價漲造成通貨膨脹,房地產跟著大漲,亦推動黃金價格飆高。影響至今,現在的情形是全世界的銀行都在對抗通貨膨脹,結果是通貨緊縮。
電子產業風光不再
大家對台灣前途不要太悲觀,因為台灣人的軔性、調適能力,舉世無雙。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台灣是最投機的。八○年代,日本舉國大炒金融股、房地產,台灣緊跟在後。一九九○年,日本股市開始重挫下跌時,花費十三年調整。日本從三萬八千多點掉到八千多點,退回二十年前的位置。如果台灣亦是如此,股價應是四百多點。但是台灣眼前是四千多點。其次,自一九九○年起,日本股價跌跌不休;台灣趕緊轉向美國高科技產業,股價漲至萬點,創造許多電子新貴。從這裡可以看出,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其機動性還蠻高的。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曾經在股市叱吒風雲的產業,未曾再創高潮。我認為未來十年之中,台灣必有新的經濟奇蹟產生。前提是別抓錯方向,現在要離開電子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電子新貴紛紛卸下寶冠,全世界晶圓代工已經生產過剩,半導體產業天天向股東要錢,卻天天賠錢,足見這個產業前景看淡。我曾說過不要再把晶圓代工當金雞蛋,未來它必定是艱苦工業。只要遇到電子業老闆,我都奉勸他們姿態要低。
去年台灣出現幾個怪現象,企業老闆出書頻頻。書中充滿歌功頌德,這往往代表他已陶醉在成功中。另外不少老闆迷失方向,開始追求怪力亂神。電子業老闆流行改名字,就表示其內心充滿恐懼,希望藉外力轉運。
總之電子業的狂潮時代,大概到二○○○年左右。自九○年代開始,台灣整個經濟全靠電子業撐起。而今電子業的發展告一段落,接下來台灣的經濟何去何從,這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掌握大陸經貿商機
依我個人所見,自二○○○年到目前正處於蘊釀期。下一個台灣財富新地圖的成形,一定跟大陸經貿有關。換言之,你現在的投資如果跟大陸扯不上關係,股價就不太會漲。其次,台灣經濟要有所脫胎換骨,絕不能有鎖國心態。去年台灣出口到大陸三百三十億九千三百萬美金,輸往美國是兩百六十七億六千七百萬美金。大陸已成為台灣第一大外銷出口國。台灣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八十六億九千六百萬元,對中國貿易順差是兩百五十一億兩千九百萬。我們對大陸的出超是美國的三倍。足見台灣的產業結構跟大陸息息相關。未來十年這個情況不會改變,所以今後若是依舊跟著美國走,台灣經濟當然不會好。目前全世界經濟普遍低迷,只有中國大陸的產值是一兆一千四百億美金,台灣的經濟規模是三千億美金,靠向大陸時,就能起死回生。
這個大勢所趨,台灣執政當局絕對不能漠視。兩岸如果無法暢流,台灣經濟勢必窒礙難行。政府之所以一直戒急用忍,是怕整個開放兩岸三通交流,將加深對大陸的依賴度。可喜的是,台灣流向大陸的資金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錢進中國,債留台灣,造成銀行呆帳居高不下,這在九○年代對台灣經濟產生最大殺傷力。自二○○○年開始,轉變成錢進中國,帳記台灣。台商到大陸投資,錢雖然沒有匯回台灣,但已把大陸所賺的錢,進到公司的帳裡。
目前,大陸經濟蓬勃,大興土木,許多水泥、鋼鐵、石化原料、化纖相關產業會隨著飛揚。中國大陸是未來十年經濟的曙光,誰要是掌握住此商機,誰就能應運而生。台灣未來發展若沒有跟大陸產生連動,很難產生動力。最怕是大陸一旦啟動,回頭殺傷台灣。
在這波經濟浪潮中,台灣傳統產業逐漸興起,電子產業卻正要落幕。台灣傳統產業於一九九○年後便到大陸設廠,現在是享受成果。台灣電子業現在才要大舉進入大陸,為時已晚,競爭力差很多。
現在真是微利時代,第一、過去香港歌星來台,花費近千萬;現在幾十萬即可。許多產品都比低價,廠商利潤愈來愈低。第二,現在也是低利率時代,銀行定存在百分之二以下。國家藝術中心基金有六十億,以前靠定存能有三、四億滋息收入,現在縮水成幾千萬。許多活動經費受限。第三、所有工業性製品都在殺價,搞成微利時代,通貨緊縮。油價、黃金、石化原料、貴金屬都在上漲,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同時並存。
有幾個方向與諸位共勉:一、未來十年,中國會成為台灣整個長線投資最重要源頭,若沒有與之掛到邊,不會有爆發力。二、對這一代的中國人而言,未來是非常好的時代。將來要把港、中、台三地搞懂;像下跳棋一樣,三地跳來跳去。未來誰有此本事,即立於不敗之地。三、在全世界缺乏大的經濟動力之前,台灣電子業不容易有大氣候。全世界都面臨調整的時候,未來的投資大家要更謹慎——自有現金要夠,才會有安全感;不要以為銀行利率低,便大量借錢;要用全副精力,謹慎投資,閱讀更多訊息,不能用玩票性質從事投資。
把握上述原則,將中心點放在心中。所有曾經風光、大幅飆升的標的,不能存有任何感情。該轉換一定要轉換。
(陳建明整理)
目前大陸經濟蓬勃,大興土木,許多水泥、鋼鐵、石化原料、化纖相關產業會隨著飛揚。圖/本報資料照片
這幾年的發展,房價直直落,許多人的資金都被套牢在房子, 不可自拔。許俊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