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生表藝競賽祭強化防疫措施。圖為台北世紀交響樂團演出時,因防疫緣故特別用隔板隔開演奏者。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每年約三十萬人參與的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團體賽,因獲獎攸關升學,卻連兩年受疫情影響停辦,引發家長、學生跳腳。儘管國內目前本土疫情尚未穩定,教育部近日宣布今年原則上如期舉行,但祭出強化防疫措施。家長樂見開賽,但也說此次比賽防疫嚴格,例如入圍學生所讀學校若因疫停課就不能參賽,不太合理。
教育部已公布相關賽事防疫指引,包括競賽過程所有人員要全程戴口罩,僅競賽中負責吹奏類樂器的學生可在演出時暫不戴;各競賽禁止共用化妝品,舞蹈團體組、創意戲劇比賽全面禁止化臉妝,違者將遭扣分。
防疫指引也提到,無法全程戴口罩的音樂比賽吹奏類學生,必須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且接種第二劑滿十四日;未接種期滿者,則須持賽前四十八小時快篩或PCR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參賽。
指引也明列禁止參賽的三種情形,第一是參賽學校所屬縣市疫情達第三級警戒;第二是參賽者就讀學校出現確診案例,正值停課;第三是團體組參賽隊伍若有確診個案,全團不得參賽。此外,一校雖無確診案例,但採預防性停課,受影響班級的學生可參賽,但要附賽前二十四小時快篩或PCR證明。
台北市景美女中樂隊家長後援會長林愛婷說,教育部擬以縣市疫情級別作為參賽與否的門檻,但桃園、高雄疫情嚴峻,不代表所有居民都確診,不應以此作為分類標準。台北市另一名國小音樂班家長也說,規定同校有學生確診就不能參賽,失去資格者如同遭連坐法處罰,身體健康卻不能出賽,很不公平。
她們也不否認,舉辦比賽的防疫風險更高,尤其吹奏類樂器,無論在教師指導或學生練習時,都必須脫下口罩吹奏,但希望教育部公平處理各項比賽。
全國學生表演藝術類競賽將於二十二日起陸續展開,教育部說,後續若須因疫取消,將在開賽前二十一天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