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奇」書 南京發現 全球獨一

 |2008.01.24
777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外電報導】曾被認為失傳一千二百餘年的《佛說三十七品經》,竟然在南京博物院被發現。

南京博物院保管部主任淩波說,千餘年來這部經書只有目錄存世,其內容無人知曉,直至去年底,這部佛經抄本才在南博庫房內被確認,係抄寫在一張長度超過兩公尺,寬僅二十餘公分的黃紙上,隸書字體,每個字只有指甲大小,一百四十三行半,字數不超過五千字。經卷雖然紙質發黃變脆,紙面斑駁,經文上還有塗改和增補的小字,但經文墨跡依然亮麗,書寫者筆鋒轉承的書法風格歷歷入目,還有很多古字,不過這些字的寫法現已消失。此經書由南京博物院前身中央博物院,於一九四二年在甘肅敦煌購得。

大陸國家佛教典籍和敦煌遺書評選組組長、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方廣錩說,至少從南北朝時期起,這部經書便被認為已失傳,推測這部佛經抄寫於東晉時期(約西元三一七年至四二○年間),至少有一千六百年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佛經寫經卷。根據目前全世界進行的敦煌遺書調查,世存《佛說三十七品經》僅此一份,有著珍貴的文獻、文物及文字價值,全經內容記載原始佛教的修行綱要,詳說三十七種修持法。

對於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這部敦煌「奇」書,研究敦煌遺書專家說:非常稀罕,彌補了《佛說三十七品經》只有目錄沒有經文的空白。如今這本特殊古籍,被專家們點名申報入選中國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古籍中,現藏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共收藏三十一份敦煌寫經卷,唯有這一份歷史最悠久,也最珍貴。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寫經卷中,有兩件還有寫經人落款,一件《大乘無量壽經》卷末落款「宋良升」,另一件《瑜珈師地論卷第十二》落款「沙彌一真」,但《佛說三十七品經》沒有落款。因此,無從知曉是何人抄寫。

凌波說,《佛說三十七品經》是一九四二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開展敦煌寫經大普查時,在敦煌發現,當時教育部專家買回一批敦煌寫經卷。而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中央博物院,因此放在南博收藏至今。當時只有一頁紙,收藏後才進行裝裱,由於沒有更多的記錄,不知這部佛經收自何人及付款金額。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派專家在中央博物院甄選文物,送到台灣。但由於時間倉促,遺漏了這件國寶。

《佛說三十七品經》的發現和方廣錩有關,二○○六年,他發現這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孤本。他是大陸研究敦煌遺書權威,全世界五萬多部敦煌遺書,他目睹過三萬多部,只要是敦煌遺書,他看一眼,就能準確判斷其年代、價值。

方廣錩教授說,這部敦煌寫經卷,最早於一九○○年在敦煌藏經洞被發現,而藏經洞是古代存放廢棄經書地點。古人敬字惜紙,經書又是佛典,不能隨意放置,當經書破舊不能再使用時,就被放進藏經洞。

他說,《佛說三十七品經》有列入在古代佛經目錄裡,但從南北朝時期起,這部經書就被認為失傳。去年底,他來到南京,把抄錄的部分經文與「大藏經」進行比對,驚見這就是被認為消失一千二百多年的經文,歷代曾有多次朝廷銷毀佛書的情況,這部寫經卷由於諸多因素能夠保留至今,堪稱奇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