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國家文物局二十二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河南省許昌縣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古人類頭蓋骨化石,距今八萬年至十萬年,按慣例命名為「許昌人」。這項發現對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的起源具重大學術價值。
許昌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曾因一九六五年出土大量動物化石、石器而引起考古學界重視,去年十二月,考古人員在遺址第四紀晚更新世(距今十二萬八千至七萬五千年)早期地層中,陸續發現十六塊人類骨片。經專家修復,拼合成一塊古人類頭蓋骨,整體呈暗黃色,個別地方顏色稍暗,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骨隆起、骨壁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良好。
關於現代人類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非洲起源說」,即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二十萬年前消失,現代人都是非洲人類的後代。二是「多地區進化說」,「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即為其一,其依據是兩百萬年前的巫山人、一百一十五萬年前的藍田人、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十萬至二十萬年間的遼寧金牛人、一萬至四萬年間的北京山頂洞人,但這個近乎完整的進化體系缺乏五萬至十萬年間的人類化石,而此時期正是「非洲起源說」推斷非洲智人走向世界的關鍵期。
此次出土的「許昌人」頭蓋骨正處於這個漏失的階段,為解開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之謎帶來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