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從去年九月起,日本積極進行為東北岩手縣「平泉文化遺產」爭取登錄今年世界文化遺產。據了解,平泉擁有獨特的佛教寺院、淨土庭園等黃金文化遺跡群,例如在中尊寺收藏來自宋朝的一切經,不僅在日本,全東亞世界也屬於罕見珍貴藏品。
平泉昔稱北方京都,鼎盛時期從一○八九年起約一世紀,經濟富裕,擁有三千多項國寶、古蹟,並擁有以佛教淨土思想為基礎概念的文化景觀,岩手縣平泉的居民,目前最努力的就是推動該城成為世界遺產,學者專家也紛紛引用佛教、易經、中國歷史等,來證明這個城市的特殊性。今年七月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審查委員會中,將決定平泉是否登記成功。
日本政府七年前評估平泉的文化景觀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記為世界遺產保護地,因此在前年十二月正式提出登記,名為「平泉—以淨土思想為基軸的文化景觀」。
平泉在九百二十年前,歷經約四十年戰亂,由統治整個日本東北的藤原清衡統治,他將平泉建為佛國世界,並利用當地全國唯一的金礦,創造金碧輝煌的文化,以慰戰歿者亡魂;此後,他和子孫三代的百年間,在平泉建立類似京都的佛教文化。
這項世界遺產登記的資產包括:中尊寺、毛越寺、達谷窟、骨寺村莊園等九項,面積高達五百五十公頃。該縣世界遺產推動課課長千田利之表示,這些古蹟有許多不是遭祝融毀壞,就是埋在地底,如果沒有深究其中蘊涵的淨土思想的意義,表面上可能看不出珍貴處,例如達谷窟一地,相傳是一千兩百年前的征夷大將軍←上田村磨公建造,屬於神聖領域,不得殺生、採集動植物。
建於八百多年前的達谷窟畀沙門堂,因大火、地震而重建,堂前有一座屋簷積雪的小廟堂「辨天堂」,站在堂旁朱橋上,一旁高達三十三公尺高的岩面大佛,相傳是九百二十年前歷經四十年戰役後,當地首長源義家為戰歿者鎮魂,並騎在馬上以拉弓射箭雕成。這尊阿彌陀如來雕像高十六公尺半、臉長三點六公尺、寬九點九公尺,是日本排名第五大的佛像。
雖然「射雕傳奇」有些不切實際,但可知整體建築構思都立基於淨土思想。另外,如普通農村的骨寺村莊園遺跡,是七世紀以來幾乎「原封不動」的農村,一幅十四世紀描繪的「陸奧國骨寺繪圖」所呈現的農村,與現今幾乎相同,連灌溉的水道、曲線、田畦也沒多大改變。據說該村是當年中尊寺的僧侶蓮光因完成「藍紙金銀字經書」,而受到藤原清衡策封。
莊園西方從高聳的駒形根山到中尊寺連成一直線,莊園位在正中間,象徵整體景觀是以追求西方極樂淨土的概念構成。也有該縣官員表示,從山川、建築、莊園等配置來看,可能也採用中國陰陽五行的青龍、白虎、玄武、朱雀等概念。
此外,三千多項國寶與重要文化財,讓平泉文化遺產被公認是第一平安時期美術寶庫,也是國寶級佛教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