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倫敦動物協會二十一日列出十種珍稀的兩棲類動物,其中包括年代比暴龍還早的中國蠑螈,以及世界最小青蛙,並表示這些物種亟需迫切協助,才能繼續生存。
名單中包括智利的達爾文蛙。這種小型蛙生活在南美洲,牠們撫育幼蛙的方式與眾不同:蝌蚪在雄蛙的喉嚨孵化,待當蝌蚪長到大約一公分長時,雄蛙便張嘴讓蝌蚪跳出去。
名單中還列舉了生活在墳場的南非鬼蛙、生活在洞穴中的珍稀兩棲類洞螈(牠們沒有眼睛,皮膚透明,能夠不攝食而存活十年);另外一種紫蛙,大部分生命的活動範圍都在地底下四公尺深處,還有肯亞的薩嘎拉蚓螈,牠沒有腿、看起來像蚯蚓,頭部兩側有觸鬚,可以探測捕食者的化學信號。
中國的蠑螈也名列其中。蠑螈的叫聲恰似嬰兒啼哭,俗稱「娃娃魚」,牠們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最大兩棲動物,最大體長能達到兩公尺。
倫敦動物學會「特殊演化與全球瀕危物種」(EDGE)計畫去年將目光對準瀕臨絕種的哺乳類動物,今年則聚焦於備受忽視的兩棲類物種。計畫主持人白里表示:「這些物種是『煤礦坑裡的金絲雀』,對氣候變遷和污染這些導致絕種的因素高度敏感,也確實能對臨頭大難提出警告。」
EDGE物種計畫兩棲類的負責人梅瑞迪斯表示:「EDGE兩棲類物種,是地球上最特別、最不尋常的物種。但是,前一百名中的八成五物種,都鮮少或未曾受到搶救關注,情況令人擔憂。」、「這些動物或許不可愛也缺乏讓人擁抱的衝動,但願牠們的奇特外觀與怪異舉止會激發大眾支持保護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