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原理
希臘人阿基米德曾說「只要給我一個站立的地方和支撐點,還有一根夠長的木棒,我就能舉起地球。」他是憑著什麼道理呢?那就是──槓桿原理!
其實槓桿原理很常見!當你在和哥哥、姊姊玩蹺蹺板時,有沒有發現比你重兩三倍的他們,坐得愈靠近中間,就愈容易玩蹺蹺板,相反的,如果坐得愈遠,那你的腳就常碰不到地板。原因就是槓桿原理,蹺蹺板中間固定在地板的地方叫做支撐點,把蹺蹺板的板子當作槓桿,在一端放上你搬不動的重物,只要重物愈靠近支撐點,你在另一端向下壓的力量就愈少!
試一試
做個小槓桿,試試槓桿原理的神奇!

1準備一枝圓筒狀的筆,把尺垂直擺放在筆上,尺的一端放有重量的物品。(圖1)
2用手壓另一端,感覺一下要用多少力氣呢?(圖2)
3把重物向筆放近一點,壓壓看,是否更容易舉起重物呢?(圖3)生活中的運用
除了蹺蹺板,還有剪刀、拔釘器、開瓶器、獨輪手推車等,都和槓桿原理有關,甚至我們常用的筷子也是其中一種,但是方便的筷子反而是很費力的。就像把蹺蹺板的支撐點移到最右邊,重物移到最左邊,而我們在筷子施力的地方則是蹺蹺板的中間,這種施力點比重物離支撐點近,是很費力的,幸好筷子不大,對我們來說還是很方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