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力實踐菩薩道
佛光山督監院院長慧傳法師:
民間向來有往生後應保留全屍的觀念,甚至認為往生後八小時內不能觸碰,否則將痛苦難耐,但就如同星雲大師曾說過的,一個人如果生前就發慈悲心,希望遺愛人間,那麼願力將可勝過一切,摘除器官時就不會感到痛苦;即使有痛苦,也是菩薩道的實踐。因此大師本身也很響應器官捐贈行動,多年前就已簽署捐贈同意書。
不只如此,「器官捐贈」在佛教看來,也是內財的布施,是資源的再利用,也是同體共生的體現。此舉可以讓生命垂危的人得以延續生命;也讓捐贈者的慈悲精神永續留傳。捐贈器官的緣起可以說是佛教的首創,其實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就曾以「割肉餵鷹」的胸懷作了器官捐贈的義舉,並成就他的菩薩道。因此,透過器官捐贈,不但能帶給別人生機,也是自我生命的延續。
救命勝造七級浮屠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副秘書長蕭家振:
站在一貫道的立場,是百分百贊成器官捐贈的行動。雖然民間存有往生後應保留全屍的觀念,但事實上人在往生後的靈魂就已經離開軀體,因此並不會因為捐贈器官給他人就對往生者有所影響。此外,從勸人為善的角度來看,器官捐贈不只可助人亦可救命,正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對受贈者來說,這是生命的延續,對捐贈家屬來說也是功德無量,同時也將助人的功德回向給往生者,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
博愛世間生生不息
輔仁大學神學院院長曾慶導神父:
天主教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博愛」,因此從天主教觀點來說,不但相當贊成器官捐贈,更要鼓勵大家多響應。像是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就曾對外表示,希望能在自己離世後將有用的器官捐贈給其他人、讓愛可以永留世間、生生不息。而身為一位神職人員,我也衷心希望社會大眾能破除保留全屍的舊有觀念,共同支持器官捐贈的行動,幫助更多人有活下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