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肺癌已取代肝癌,躍居為我們的國病。」台大醫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昨天指出,自從施打B型肝炎疫苗後,國人罹患肝癌的比率明顯下降,反觀肺癌病患則年年攀升,說肺癌是國病,一點也不為過。
既然肺癌威脅日大,就應有不同以往的治療策略。楊泮池說,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國人罹患肺癌的機制和西方人不同,治療效果當然也不一樣,因此在面對肺癌這個可怕的惡性腫瘤時,我們一定要擺脫被西方人殖民的醫療心態,從本土出發,如此才能奏效。
他舉女性肺癌為例,國內婦女罹患的大都是肺腺癌,且高達九成三並無吸菸病史,和西方女性病患通常有吞雲吐霧習慣大相逕庭。因此楊泮池認為我們應發展出一套屬於國人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根據他及其他醫療團隊的研究,半數國內女性肺癌患者都有上皮細胞受體的基因突變,她們只要每天口服標靶治療藥物,七成的病情可獲得控制,甚至有少數病患在連續服藥四周後,腫瘤已消失不見。
問題是,女性肺腺癌大都長在肺部「邊邊角角」的部位,且早期幾無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因此,楊泮池樂觀認為,若能早期檢查,並透過微核醣核酸的預測,也許可及早發現肺腺癌,並及早透過積極治療來控制病情,安心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