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人車爭糧 台灣走出去的巧步

荊希仁 |2008.01.16
524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地球暖化造成南極冰架快速融化,十年增加百分之七十五,海平面上升速度可能超過預估;聯合國日前發表的「二○○七│二○○八年人類發展報告」也指出,巨大風險確實存在,而且是災難性風險,許多國家可能被淹沒。

同一時間,歐盟環保當局坦承,推動生質燃料的政策,可能導致糧價上漲、雨林因開墾種植生質燃料作物,而被破壞。

其實生質燃料早有「未必環保,反而加速暖化」的爭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克魯琛教授去九月指出,製造生質燃料的作物多數使用肥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更高。

其次,生質燃料的確帶來「人車爭糧」問題,去年全球糧價大漲,聯合國食物權研究署就批評,禍首是生質燃料,因為生產農作物的土地轉為種植燃料作物,貧困國家受嚴重衝擊,違反人權。

聯合國農糧組織在去年的世界糧食日也指出「農作物漲價是全球問題,飢饉、糧荒不限落後窮國,也存在於工業化國家」,何況汽車比人類胃口大,美國二○○七│二○○八年度用於能源的玉米,是兩年前的一倍,且占玉米總產量的兩成,卻只餵飽百分之三的汽車。

聯合國的報告警告出,溫室氣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積聚,二氧化碳濃度已超過以往六十五萬年的自然範圍;而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前年的研究,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全世界第十八、亞洲第一。

怎麼解決生質燃料與暖化間的矛盾?「人車爭糧」恐怕是當務之急,談到這裡,我雖是對政治冷感的小市民,還是不得不談談政治。

台灣要走向國際,讓更多國家把你當「友邦」看,方法可以很多元,譬如二氧化碳排放量從亞洲第一「倒過來」,讓全世界刮目相看,爭相來來台灣取經、交朋友,台灣的專家、學者自然被聯合國延攬,說不定類似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沒有台灣都不行。

再者,人車爭糧、糧價上漲也不是台灣本身問題,政府「鎖國」關著門檢討,能想出什麼妙計?

去年十月底,已有專家呼籲聯合國,對生質燃料緩議五年,研發以其他農作物(如玉米芯、香蕉葉)代替,而不是用作物和果實本身,這樣就不必改變農地用途,不會造成糧價上漲。

台灣的農業技術一向傲人,政府若把虛耗在政治上的心力,用來獎勵研發,一旦成功,不但解決「人車爭糧」的糧食與環保問題,更帶動經濟成長,讓世界刮目相看,如此,國際空間大得很,何必走旁門左道?

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很簡單,現代則可以把「平天下」視為國際化、國際空間,以後不論誰執政,請把眼光放寬廣、看得長遠一些。

荊希仁(台北市/教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