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高雄港務局近兩年來為提高貨櫃吞吐量實施獎勵措施,員工爆料指涉及圖利航商十餘億元,部分航商還作假以增加貨櫃吞吐量。港務局表示,獎勵措施是中央政策,不做就難以留住航商及相關經濟命脈,絕未涉及圖利,且不可能作假。
高雄港務局港務長蔡丁義說,獎勵措施導致港務局盈餘減少,員工獎金面臨縮水,含績效獎金可能領不到四點六個月。港務局怎會刻意肥航商瘦員工?
港務局九十五年間起實施為期三年的獎勵航商措施,包括取消拖船夜間作業加三成費用規定、六萬噸以上貨櫃輪碇泊費打六折、航商靠泊船數達前一年的九成則碇泊費打折、貨櫃裝卸量成長獎勵金。
港務局員工爆料指出,九十五年港務局計獎勵航商八億元,去年十億元,預估今年有十二億元,國庫三年要損失約三十億元。有航商因此「空櫃載來載去充數」,一個轉口櫃算兩次。
「獎勵沒有爆料所說的這麼多」,蔡丁義說,由於獎勵措施涉及世界各大港口的競爭,屬重要機密,所以實際數字不便公開。
至於成長量,蔡丁義說,每年在高雄港裝卸量逾一百萬個標準貨櫃的陽明、長榮、美國總統輪船公司,近兩年平均成長一至二成,台灣快桅則未成長。東方海外成長最多,有兩成多,去年已逼近百萬個標準貨櫃。
航商說,各航商都是在商言商,有獎勵當然就會多配合提高裝卸量,但絕未作假或空櫃載來載去。
蔡丁義說,高雄港空櫃比率有一成多,近幾年來並沒有明顯變動。貨櫃裝卸要成本,航商不可能為了領獎金載來載去,否則不划算。
此外,世界各港口對貨櫃裝卸量計算標準是一致的,轉口櫃進入港口再換船,一裝一卸是算二個。
高雄港去年的貨櫃吞吐量突破一千萬個標準貨櫃,昨天舉行慶祝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