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除了吃什麼很有趣之外,「怎麼吃」也有很大的學問喔!
圖/Pixabay
文/林如是
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除了吃什麼很有趣之外,「怎麼吃」也有很大的學問喔!
前幾年,台灣掀起一股結婚潮,媽媽幾乎平均每兩個月就要參加一次婚宴,次數相當頻繁。
有一天,媽媽吃完喜酒後,馬上用手機打電話過來開心與我分享,當別人灰頭土臉夾不起又粗又滑的寬板河粉時,她如何利用飯店放在每道菜旁的大湯匙與大叉子完成任務。
原來,當其他人用叉子跟湯匙拚命將滑溜的河粉一次又一次往盤裡拉扯時,媽媽則是利用吃義大麵的方法,輕鬆又優雅地將河粉放進自己盤子裡。
「幸好上次我們去吃義大利麵你教我要怎麼吃,不然我今天也要跟河粉大戰半天!」電話裡,媽媽興奮地宣告著。
「你都不知道,別人看到我這樣夾的時候,都問我怎麼知道可以這樣做?我就告訴他們,這沒有什麼啦!上次我女兒帶我去吃義大利麵時,有教我可以這樣,不然用叉子吃麵、夾麵,到底是要吃到什麼時候?還有那些麵有多滑、醬汁到處亂噴,萬一噴到衣服,還要煩惱不曉得洗不洗得掉……」
聽著媽媽驕傲地「炫耀」,忍不住跟著會心一笑。
想起上次帶她去吃義大利麵,教她要先將麵條用叉子叉住,然後帶到湯匙上輕輕旋轉,直到麵條完全纏在叉子上,再優雅放入口中時,媽媽一臉痛苦地抱怨:「這樣吃好麻煩喔!」現在,她倒是利用這個小技巧嘗到甜頭了。
於是我壞壞地補問一句:「那上次約你,你嫌吃個東西還要重新適應不同口味的蔬食印度餐館,要不要一起去吃啊?」
電話那頭靜默了兩秒鐘,傳來斬釘截鐵的聲音:「當然要!你什麼時候有空,我這禮拜都可以喔!」
別只是把父母單純當成長輩,有時候讓他們成為我們的朋友,會發現,其實有好多事情我們可以一起去做!
快樂哪裡找?和最親近的人一起分享、一起成長,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快樂。
雖然跟媽媽提議去做任何新鮮的嘗試,她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拒絕,就算強邀她一起去體驗,過程中,往往也會有種淡淡的嫌棄;但只要嘗過一次「甜頭」,接下來事情就會順利許多。
萬事起頭難,小時候,當我們初次學走路、雙手企圖從緊握奶瓶進化到自己拿湯匙、舀起碗裡的食物放進嘴裡、嘗試自己綁鞋帶……許許多多如今看起來稀鬆平常的事,其實都是當年爸爸媽媽一點一滴慢慢教會我們的。當我們受挫想放棄時,當我們哭鬧不願意配合時,是他們耐心十足地鼓勵我們一天進步一點、每天都前進一小步,我們才慢慢長成現在的模樣。
我們許多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是爸媽教的;現在,還有很多未知的、有趣的生活體驗,我們可以帶著他們一起去學習、去了解。從以前他們單方面的耐心教育,慢慢轉換成,陪伴彼此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