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種會與牧師、神父到銅像獻上花束,表達追思之意,並表示「每個人力量雖小,但集眾人力量就可發揮最大影響力」。圖/芥菜種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成立邁入70年的基督教芥菜種會,今天(15)舉辦已故創辦人孫理蓮宣教士121歲紀念感恩禮拜北部場,特別是以八角塔合唱團的歌聲及台灣歌仔戲的吟詩,讓後人感受宣教士當年對病患無私付出的愛。
1949年台灣醫療與民生資源極度缺乏,卻盛行一種「漢生病」,又稱痲瘋病,患者在樂生療養院與世隔絕,「只進不出」幾乎是民眾的共識。無人理會的悲哀讓院民身心備受煎熬,自殺事件頻傳,當年美籍宣教士孫理蓮到了樂生療養院,立即展開救助工作,先邀請馬偕醫院的醫生到院服務,再成立臨時診療所,請路德會的護士長期駐院,並寫信向海外募集經費,購買奶粉與維他命、毛毯、床具等。
她召集的醫護團隊,包括人稱「杜姑娘」的杜愛明護理師、「埔里阿公」徐賓諾護理師、「台灣小兒麻痺之父」畢嘉士醫師,她則因為對每位病患都像親人一般,還設立「安樂之家」、「慈愛之家」照顧他們的孩子,並成立樂生最快樂的場所「職業治療室」,讓病患透過木工與裁縫進行職能治療、賺取微薄收入等義舉,被稱「漢生病人之母」與「台灣的德雷莎」。
院民說,當年缺食物、醫藥、衣服,甚至連床都沒有,廚房一天須準備600人的三餐,亟缺物資,此外往生人數多,卻沒有冰櫃可安置,但孫理蓮來了後,做了裝上輪子的棺材,帶遺體到山上火化,也帶牛奶來給患者果腹,拿補藥來吃,找醫生看,也有外國婦女來聚會,有茶、餅乾、衣服,「大家都很高興!」1952年更募款建造「聖望教會」,從此院民有了自己的禮拜堂。
今天鄭宏輝牧師則引用《聖經》,表示孫理蓮憑著一顆願意做的心,一路走來像一粒小小的芥菜種長成大樹,勉勵大家學習她的精神,最後全體步行到銅像前獻花。 基督教芥菜種會代理執行長黃舜賢說,芥菜種會今年將陸續舉辦70周年活動如感恩音樂會、歷史特展,聚焦致力於弱勢貧童認養、兒少安置和原住民服務,期待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